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对话张五常谈"血汗工厂" 中国农民从未这么好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客气一点的话我都不说

  人物周刊:您如何评价今年两会通过的《物权法》?

  张五常:实际不是那么重要的。虽然《物权法》刚刚通过,但变通的“物权”“产权”规则早已经在民间大面积实行,否则中国不会出现经济奇迹。

  人物周刊:您认为现在的楼市、股市里有泡沫吗?

  张五常:股市我没有跟进,楼市没有泡沫。

  人物周刊:前年开始,大陆对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有诸多批评,认为他们是为利益集团,而不是为了民众说话,比如对张维迎的批评。这段时间,因主张春运火车票价上浮,吴敬琏也饱受批评。您如何看待这些批评?

  张五常:我不知道张维迎具体说了什么,但我觉得他不错,蛮懂的。听说他是某些机构的董事,那就少说为妙。吴敬链说的是对的,但最好还是不说,要让我来说,因为我给人骂惯了。(笑)

  人物周刊:如何看待经济学家当公司董事?

  张五常:这是国际惯例。我给朋友的公司做过一次,这东西不好做。要是我是好多公司的董事,也麻烦,我不会说话,也不敢说。

  人物周刊:在经济学者眼里,大众是幼稚的吗?经济学家是否都太趾高气扬了,他们需要把话说得客气一点吗?

  张五常:有些学者自己云里雾里的,怎么能指望他们的文章普通人能看懂?客气一点的话我都说不多,我以前曾经说过几句客气话,被弗里德曼骂过。我们是从事学术的,是没有选择的。

  人物周刊:对您的批评也从未间断,您如何回应?

  张五常:骂我的人不少,很多人是要杀了我的。(笑)我不需要回应。我是一个学者,假如我说了几句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我就丧失了一个学者的会员证。我可能会出错,但我不会为任何人说话,我只为真理说话。

  认识张五常的人,不会相信张五常会为任何利益团体说话,我为什么要为他们讲话,他们能出多少钱?他们出不起钱的,我做这种事情的价格是非常非常高的。哈哈。

  我的《佃农理论》发表以后,美国很多大学的学报批评我,我一概不回应。现在过了30多年,我的文章还在,但那些批评我的文章早就没有人记得了。从来都是原创,而不是批评或回应,能够在学术上取得成就。

  人物周刊:海外的这么多经济学家里面,您最喜欢哪一位?

  张五常:科斯。弗里德曼也很好,我们结婚就是他来主持的,你说好不好?不是吹牛的,很多人喜欢我的,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没有中间的(笑)。

  人物周刊:现在大陆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您,为什么?

  张五常:中国青年读我的文章是好的。我跟大陆青年人说得清楚,你们看我的文章,不要求你们同意我,只希望你跟着我的思路认真想,如果不喜欢我的思路,最好不看我的文章。

  人物周刊:如何评价自己?您认为自己是天才吗?

  张五常:天才都是别人说的。有三方面我已经走到尽头了,经济学、中语散文和摄影,现在还差书法。可是再没有日子尝试其他玩意了。这是人生。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相关文章:
张五常简介
对话张五常谈"血汗工厂" 中国农民从未这么好过
经济学家张五常:凭什么给中国工人定工资?
张五常:腐败是不可避免的 但需要改进
张五常:中国完全没有经济泡沫的问题
张五常:中国的改革是激进的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