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是中国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有着特立独行的张扬个性和天马行空的言说风格
对话人物 张五常
张五常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有时也在中国各地走访,以获取关于中国改革进展的第一手资料。虽然自称已经几十年不看其他学者的著作,但他有时还拿着钢笔在黄颜色的稿纸上写文章。
张五常有一头标志性的花白卷发,蓬松着给人一种很愤怒的感觉。他已经71岁,不过他说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在高峰期。他提到邓小平,“他在我这个年龄还没开始呢。”邓小平是在75岁时第三次复出,主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张五常钦佩邓小平75岁时的智慧。“很多人让我谈改革,我不谈。但是你找我谈邓小平,我一定要谈。”
但是谈邓小平就无法回避中国的改革。在诸多的宏观改革议题中,货币升值、金融风险、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社会福利、民主等,是海外经济学界讨论中国时绕不过去的话题。张五常永不从众,他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这使他成为中国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特立独行的张扬个性和天马行空的言说风格,又使这种争议更上层楼。他知道围绕自己的争议,他不在乎,“我知道自己是对的”。
对于中国的改革问题,他常常从纯粹的学理出发,提出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标新立异、甚至难以接受的观点。虽然我们并不同意他的一些看法,但是从提倡多元化表达的立场上来看,他的声音也自有其价值。
“张五常“高”论
基尼系数显示中国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
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谁算出来的?这些人念过书没有?他们做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
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是不报税的。你无从统计。你要去问他,他当然说自己穷啦!但是你是可以看得到的,看他们家吃什么饭菜,你就能看得到。看他们家有没有电视就知道了。
中国的失业问题,你不觉得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吗?
记者:邓小平逝世十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三十周年,似乎可以做一个初步的总结了。对邓小平主导的中国经济改革,如果让你做评判,你能打多少分?
张五常:(略为思考,笑)100分。满分。还没有改革好……还是100分。我在1997年的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他75岁开始改革,做了十多年,还没有做完就退休了嘛。虽然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但是也可以给他个A+了。
记者: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具体指什么?
张五常:中国的制度还没有形成,这些制度包括地区性的竞争制度、银行货币制度,还没有搞好。后来是朱镕基搞好的。当然存在贪污等种种不对的事情,但是以县来作为地区性经济制度的核心,让县与县之间彼此竞争这么厉害,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见过的。经济制度在中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
记者:在中国的改革中,领导人的意志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不是?
张五常:这不是意志的问题,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中国两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他说话不多,但是思路很清晰。其次是,他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因为他18岁就是党员了,三下三上,他的判断是很准确的,而且很明显他是没有私心的,是为了国家好。一般人到了70多岁就已经糊涂了,但他70多岁头脑还那么清晰。
记者:你说邓小平改革的思路非常清晰。但似乎他对现代的市场经济理论并没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也表明他对改革的方向不是很明确。
张五常:他比一般教授精通很多倍了,好些大名家跟邓小平是没得比的。斯密(注: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建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当年也没有读过经济啊。邓小平的主要概念是,你想要社会有进步,一定要鼓励每个人发挥个人所长。这个是他的主要观点!这些话是中国的老子说的,后来斯密也这么说,弗里德曼(注: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也是这么说的,这也是张五常讲的。但是我们只是会说而已,邓小平却能做得到。这个是普通常识,但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相信这一点呢?北京有很多智囊,他们也不相信,要搞什么福利制度,搞三搞四,又搞什么最低工资,还有什么反垄断法。这就是他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听过,但是不相信。可是邓小平相信。
他说了很多次:你要社会有进步,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你要鼓励每一个人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是邓小平的信念。他相信、他明白,这一点是不容易的。作者:韩福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