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质灾害高发区的18个风景区。
本报讯昨日,北京市气象台相关人士介绍,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的城市。目前统计显示,全市存在发生地面沉降、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各类地质灾害的隐患地区超过500处。其中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村落达200多个,18个风景区位于地质灾害高发带中。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589处,主要分布在延庆、昌平、怀柔、密云、平谷、门头沟、房山7个山区县,少数在海淀、石景山半山区。受到威胁的乡镇64个,行政村241个,14611人。
市气象部门公布的一份最新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上,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地区,按照年平均降雨量、暴雨机率、水土现状、隐患点等因素,划分为三类: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
图中显示,北京的东北部、西南部各有一条地质灾害高发带。其中一条是北山地区,特别是密云县与怀柔区交界处的凤驼梁—黑坨山—云蒙山—大洼尖一带,以及延庆县的海坨山南麓地区。这里恰逢北京强降雨中心,暴雨和大暴雨机率最高,泥石流灾害尤为严重。
另一条是西山地区,从西部大洼尖、百花山至灵山一带,以及大石河、清水河、拒马河流域,也是泥石流重点发育区。
气象专家称,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原因是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暴雨频发。而这些地区又恰是自然风光秀丽之处,旅游景点、度假村、农家乐等较多。图中显示,南北两条地质灾害高发带中,涵盖了18个北京著名景点。如云蒙山风景区、青龙峡、百花山等。此外,高发带中还有不少度假村、农家乐等。
■ 分析
泥石流在京最具破坏性
有关人士分析,近十年持续干旱少雨使山体稳定性变化
气象专家介绍,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四种,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滑坡、山体崩塌。其中,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根据测算,北京泥石流隐患覆盖地区达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30多个乡镇,以及近10条国道、高速、快速公路和铁路。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并且,泥石流多与“夜雨”相伴,最高发的时段是16时至次日凌晨1时,尤其是遭遇连续性的强降雨之后。1949年以来,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已造成500多人死亡、近8000间房屋被毁。历史上一次致使10人以上的恶性泥石流事件达9次,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有2次。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十年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少雨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加剧,致使山体稳定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 应对
北京已发放万余灾害卡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北京地区近十几年来持续干旱少雨,没发生过较大规模地质灾害,但也不敢有麻痹思想。截止到9月底主汛期结束前,国土资源局要求各个分局结合汛情变化、气象预报等因素,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再排查,排查范围为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城镇、乡村、旅游景区、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等。
该负责人表示,截止到7月底,全市各区县已更新竖立隐患点警示牌近一千处,已经发放万余份突发地质灾害明白卡,提醒市民会受到哪些种类的地质灾害威胁,并告知避险转移路线和地点。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马力 杜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