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揽下授信规模3/4
在1月份信贷增长达到惊人的1.6万亿之后,2月份信贷新增依旧维持1.07万亿的高位。银行资金都涌向哪些领域?为在微观层面剖析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今年前两个月国内14家银行的公开授信资料进行了统计。尽管授信额度并不等于银行实际贷款数额,但却能反映银行资金的最新动向。而根据公开资料来看,与央行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相比,在操作层面上,银行信贷结构令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
统计发现,今年前两个月,国内14家银行授信额度总规模超过4万亿,达到4.52万亿。其中对地方政府授信3.49万亿,对大型投资项目和大型企业授信1.06万亿。其中,对中小企业授信1956亿,仅为总规模的不到1/20。地方政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投资项目和大公司仍是银行授信的主要对象,而对中小企业来说,除了工行、中行和农行之外,记者并没有搜集到其他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记录。
以中国银行为例,该行先后对湖北省、长春市等多个地方政府授信,总计达1.07万亿。但截至本月初,该行为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为1000亿,为所统计的14家银行当中对中小企业授信最多的银行,其次为工行880亿元,农行72.4亿元。
票据融资所占比重过高也是令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利率水平看,票据融资的贴现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间存在显著利差,因此,票据融资可能存在企业的套利行为。而银行在短期票据融资中存在多少“一笔资金、多次轮转”的现象,从而使得新增信贷规模掺杂水分,也为业内所关注。目前,来自央行、银监会的两路人马在2月份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
而对于有多少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一问题,早在一月份信贷数据出台后便为业内人士所热议。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实体经济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企业贷款所获得的资金转为存款甚至投入股市中是有相当的可能性的,只是具体数额无法测算。”
数据解读
【焦点一】银行资金为何主要投向财政项目?
记者:在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的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比为47.3%,较1月份提高了5.7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为35.7%,较1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加上由本报统计的国内14家银行今年前两个月的授信情况来看,对地方政府和大型项目投资授信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这种情况对刺激经济增长有多大帮助?
鲁政委:据我判断,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了财政扩张等银行自认为无风险的项目,而票据(特别是转入票据)也常被金融机构视为一种无风险信贷,这意味着,本月银行投放在无风险领域的信贷高达83.0%,较1月份76.5%继续大幅提高了6.5个百分点。这明确显示,金融机构目前对非财政扩张领域的信贷谨慎态度丝毫没有改变。
目前银行资金并不是全面投向所有经济领域,而是主要投向财政项目。但目前来看,即使信贷增速持续超预期,也依然无法打消人们对于“安全馅饼”分完之后、信贷就可能出现萎缩的担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非财政扩张领域被激活之前,要期望财政刺激推动经济反弹,唯有依赖财政投入规模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否则,就可能呈现一种“N”形的脉冲式波动。
李慧勇:从目前的情况看,贷款投放的主要渠道依然是票据融资这一方面。但是,考虑到监管部门强调“关注”票据业务之后,一些银行通过提高定价水平、控制贴现规模以及严查真实贸易的背景下,可能使票据融资的总体规模回落。
在中长期贷款方面,尽管相关数据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票据融资额相比,增长速度仍显缓慢。考虑到票据融资的特殊性,预计2月信贷增长部分并未有效流入实体经济中,因此对经济的支撑力度相当有限。
【焦点二】信贷狂飙能延续多久?
记者: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月份信贷数据将会大幅回落,甚至出现腰斩,然而最终2月份信贷仍新增1.07万亿。预计这种信贷狂飙突进能否延续?
鲁政委:目前来看,在经济下滑、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银行放贷收益不仅未能提高,却还在持续收窄。为求得风险收益匹配,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只得向低风险领域收缩。
为争抢无风险的财政扩张项目,金融机构不得不给与最优惠的利率以求进入,由此在第四季度经济下滑愈加明显的情况下,其信贷中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的信贷占比不仅未下降,反倒还持续攀升到了历史区间的上端;与其同时出现明显攀升的,则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0%信贷的占比,这显示了信用预期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只要金融机构认为利差是足以覆盖风险的,信贷仍可能继续进行。
李慧勇: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中长期贷款所占的比重将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伴随着政府投资项目的落实,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会增加;二是在完成了“跑马圈地”之后,银行会逐渐把票据融资等低收益资产转换为中长期贷款等高收益资产;三是国家对票据融资监管的加强将挤出票据融资的水分,使得票据融资规模下降,这也将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