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可以留在附中复读―――虽然教育部门明文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咱们西安高中有6所名校,第一名肯定是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后面的高新一中、铁一中,也有三四十个同学考上清华北大。
题记
当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等一个不落地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排在前两位时,在不少地区,这两所大学已经自然而然地被演绎成一个神化的符号。“为了清华、北大而落榜”―――在各地高分复读生的一致目标下,能不能考上清华和北大,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而考取这两所学校的考生比率,也成了考量一所中学,甚至考量地方教育质量和政绩的标准。奔着这个目标开设出来的复读班,甚至可以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实体。
学生的兴趣、特长、理想,一切都在此淡化,唯有考上清华北大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在一些地方,清华北大之外的其他任何高校,已经无法与高分考生进行“双向选择”了。日前,教育部在沪直属8所高校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巡回招生咨询,记者随队进行了采访,目睹了其中的一些怪象。
记者打通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李语(化名)同学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听上去没有丝毫疲倦,反而带着一股亢奋:“去年我以4分之差和我的第一志愿北京大学失之交臂。其他的志愿、更不要说那些二本志愿,当时填的时候我就下了决心,根本不会考虑的。我一定要复读。现在班上有7个复读的同学和我一样,都是以北大为目标。”
像小李这样的考生,在陕西还有很多,单在她就读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就有几十人。他们有些与李语一样,原本就是该校学生,另有些是其他城市的高分考生幕名而来,被学校“收留”。他们都是因为之前没能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选择了“自愿落榜”,上高四、高五,甚至高六。
没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就自愿落榜复读,已经成为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独特“景观”。好学生都要上清华、北大,只有考上清华、北大才是真正荣耀,这样的观点,已经成为当地不少考生、家长,甚至学校的共同信念。
每天只睡6小时的亢奋
“我要挑战新课改,我肯定能挑战成功。不像我那些没考上清华北大,随便去个学校的同学,我绝对不随便降低要求。而且我已经通过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有30分的加分,我今年一定能考上北京大学!”一说起即将到来的高考,李语的话就有点语无伦次,声音因亢奋而显得有点失真。关于“挑战新课改”的说法,在短短的交谈中出现了好几次,“那些没有复读的同学将来和我肯定不一样,我肯定能上北大!”对她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只有一个,“战胜”新课改后的高考,考上北京大学。
家在陕北的小李已经一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虽然学校5月12日已经放假,让高三的学生回家自主复习,但是小李和所有复读生都留在了学校,保持着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然后至少学习到晚上11点的生活规律。直到6月2日,她才会回原籍参加高考。
“做题目,主要是做题目,反反复复地做,做得熟练得看到题目就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做过了,甚至可以知道在哪本书里接触过了。还有就是看书,要看到教材和辅导书里的每个边边角角,每个小批注都滚瓜烂熟才行”,这是小李每天的学习内容。
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没有看电视和任何课外的活动。当记者问这些内容重复学习是否觉得枯燥时,小李语速加快了:“当然,学习就是很辛苦的,哪有不辛苦就考上清华北大的?”
“复读只后悔一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
高中三年,考上北大或者清华,是李语同届一半同学的愿望。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每届高三有500多名学生,都是来自全省的优秀学生。校园里充满“冲击”清华和北大的“励志氛围”。学校里多处贴着去年考上清华和北大的学生的长长名单。宿舍里,不少学生的床头也贴着清华和北大的图片。老师常常讲那些复读成功考上清华北大的同学的故事。成绩好些的同学被明确要求,一定要发挥潜能,“登陆”两大名校。
李语可以算是年级优秀生。去年高考时,在老师鼓励下,和她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填报了北大和清华。两大名校在陕西全省招生总数只有200多名,但是西北工大附中填报清华、北大的总人数却超过了100名。最后,西工大附中共有88名学生考上了两大名校,占去了北大、清华在陕西全省考取学生总数的40%。小李考了616分,距北大录取线只差4分。去年,陕西一本录取线是560分,小李完全可以去一个不错的一本高校,但“还在填报志愿时,老师就说我们这样的学生当然要填北大清华,后面那些志愿不用考虑。如果考得不好,可以留在学校复读。”
开始几天,小李还有点犹豫。但老师特别支持她复读,老师认定,以她的情况再复读一年,上北大肯定没问题。等小李打定主意准备复读时,她爸爸站出来表示反对。爸爸觉得,复读一年未必能考出更高的分数,浪费一年时间根本没有必要,“况且,我们家在中型城市生活,都有很稳定的工作,孩子就算上不了两大名校也没什么关系。”
小李和老师一起做爸爸的工作,他们列出了历年来在该校复读考取两大名校的学生名单,最终老师用一句“复读只后悔一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打动了小李的父亲。事实上,这句“名言”是当地中学老师做思想工作时最管用的杀手锏。
因为是高分考生,小李可以留在附中复读―――虽然教育部门明文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记者走访了西安高中六大名校中的三所,都找到了来自陕西各地的复读生。而那些考分不高的考生,只能到一般复读学校去继续自己的高四、高五,甚至高六的备考生活。
录取高分生是“不友好行为”?
“咱们西安高中有6所名校,第一名肯定是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后面的高新一中、铁一中,也有三四十个同学考上清华北大。西安中学也算是前六名的学校,但是你看,它们连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和名单都不好意思贴出来,这算哪门子著名高中?!”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几位学生家长对于当地高中的升学“排序”了如指掌,话语中透出的“清华北大”情结一点也不亚于自己的孩子。
对家长来说,孩子上了最好的高中当然得考上最好的大学。对于当地高中名校来说,清华和北大以外的大学,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甚至连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学校,如果招收了他们的高分考生,都得算“非常不友好的行为”。
一位985高校的招生组负责人马老师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从西安一所‘超级牛校’里招了10多个学生。其中有两个是上了清华录取分数线,后来填报我们学校的。直到现在,这所中学的校长一看到我就抱怨‘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这还不算糟糕,如果是小县城的学校,有希望冲击清华北大的考生,如果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我们学校的话,校长差不多都会找我们拼命了。像西工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希望我们多招一点那些冲击清华北大失利的学生,已经算很开明了。很多小城市的高中,优秀考生没考上清华北大,直接进复读班,我们连见都别想见到。”
复读究竟效果如何?记者在网上查阅西工大附中相关资料时,看到了一条“旧闻”―――去年该校高三学生王欣怡以668分的高分成为高考陕西省文科状元。当时在这条新闻后就跟着陕西网友的质疑:这名19岁的考生是不是复读生?后面的一个跟帖解答了这一疑问:“我女儿的同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西工大附中上的,文科一直很优秀,去年高考发挥失常,今年正常发挥夺状元。恭喜你!”据北京大学招生办的统计,该校近年来招收的学生中,复读生占了30%。
但并非所有复读生都有这样的幸运。3年前陕西省安康市文科第一名第一志愿填的是清华大学,因为几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于是留在原校复读。但第二年,在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的情况下,他改填了复旦大学,依然没能考上。第三年,模拟考试成绩更差了,最后他不得不“屈就”去了中央财经大学。
复读经济链蔚为可观
表面上,我们从高分复读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名校梦的不懈追求。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高分复读并非学生自主的选择,错综复杂的利益在其中推波助澜,使高分复读、非清华北大不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不到600分别来报名
在陕西,记者拨通了几所著名公办高中的电话,询问复读的事,对方不约而同回答:“现在别来问这事。等高考结束了,考分起码得600分,你才有资格打我们的报名电话。每年复读的分数线是不同的,现在我不能答复你,得等高考结果出来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