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监测结果显示
农村全面小康要过四道“坎儿”
本报讯 国家统计局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34.9%,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走完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尤其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54.7%。但是受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以及资源与环境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面临四个难点。
监测结果显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地区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略快于中部地区。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分别为54.7%、31.0%和7.8%,分别比上年提升7.1、6.4和6.5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升速度分别比东部地区低0.7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提升速度略快于中部0.1个百分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中部与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比2005年扩大0.7个百分点,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扩大0.6个百分点;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差距缩小0.1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差距较大。在经济发展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分别为39.8%和62.2%,发展差距在8年以上;在人口素质方面,东部和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为80.3%,中部和西部差距为66.9%,发展水平差距10年以上;在生活质量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分别为27%和43%,发展差距在5年以上。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看,地区之间发展呈不均衡状态。2006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54.7%,已经走完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一半路程,估计再过10年左右可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31%,走完了1/3的全面建设小康路程。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仅为7.8%,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刚刚起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据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差距进一步拉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程艰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统筹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极大促进了各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但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来看,由于中、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子薄,人口素质低,中、西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拉大。其中,中部与东部地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的差距从2002年的21%扩大到2006年的23.7%,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从2002年的44.9%扩大到2006年的46.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2006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7.8%,全面建设小康进程刚刚起步。按照目前的发展进程,到2020年西部地区完成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难度较大。
二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难度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定政策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7.4%,是近1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这并没有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3.22?誜1扩大为3.28?誜1。据相关资料测算,“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43,其中,全国有28个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状态、10个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面临进一步扩大的压力。
三是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艰难。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大幅提升,全国有近一半的农业人口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并没有因为覆盖率的大幅提升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仍然较低。贫困监测资料显示,2006年在扶贫重点县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中,人均报销医药费只有2.4元,仅相当于他们当年医疗支出的2.2%。截至2006年底,扶贫重点县尚有26%的行政村没有医疗室,有25%的行政村没有乡村医生或卫生员,2006年村医疗室和卫生人员增加缓慢,只比上年分别提高0.6和0.1个百分点,增速是2000年以来最慢的一年。从现实情况看,农村参保人员较少,能享受养老保险金的比例更小。2006年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不足5400万人,只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按照近几年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实现养老保险的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难度很大。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必然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农村居民的预期寿命,最终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资源与环境差距巨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程艰难。与国际比较,我国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现代化水平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难度大。首先是人均耕地少。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发达国家的1/9。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耕地持续减少的趋势难以扭转。据统计,2006年耕地减少幅度比上年下降,但仍然减少459万亩。其次是水资源也十分紧缺。我国人均水资源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总资源的比重不到20%,节水农业的规模偏小。2006年农业用水不减反增,比上年增长0.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单位面积施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无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都严重不足,平均每县拥有的污水处理厂只有0.4个,垃圾处理厂仅为1.4个。2006年,农村资源环境方面的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仅为4.1%,表明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突出,这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盛来运 侯锐 柏先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