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老李
年龄:54岁
工作单位:北京邮政局汽车运输局
职务:司机
工龄:37年
“政企分离肯定是好事。邮政改革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喊,可一直也没有动真格的,很多措施实施不了,执行方面也老是拖沓。“在北京邮政局汽车运输局某队工作的老李说:”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邮政最大的问题。“
老李今年54岁,1979年进入邮局,岗位是货运司机。前两年,由于岁数大了,老李改当押运和交换员。
邮电分离薪酬差异拉大
“十几年前,如果在邮电局工作,那可是人人羡慕。”老李说,“尽管那时的工资也不是太高,但收入稳定、福利好、社会地位也高啊。”
在老李看来,形势的转变始自邮电分家。那时在一起吃大锅饭的同事们,因工种的不同而被分配到邮政和电信两个系统。“当时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现在的境遇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有着37年工龄的老李感慨到。
责任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虽然业务差异是电信和邮政两个系统效益不同的最大原因,但在老李看来,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上层的连带关系使得各个分局和专业局(类似老李所在的运输局)之间有扯不清的关系,效益怎么能高?”
此外,像平信、印刷品的丢失问题,老李说,由于做这块业务的有许多是临时工,责任心差,再加上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导致丢失信件的情况经常发生。
老李每天的工作就是往北京郊区运送报纸、信件。上夜班的时候,凌晨3点就要到西客站的车队等候。“我们每天需要搬运规定为25公斤重的麻袋,可每个麻袋都会超重5-10公斤。但我们也会心甘情愿地多出力。我们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员工,责任心强。”老李说,“不过,很多事情不是责任心强就能够解决的。政企分开后,要成立新的公司,各项制度都会建立起来,情况就会好起来。”
对改革既有期盼又有担忧
尽管对改革充满了期盼,但老李还是有些担忧。他所在的运输公司,主要是运输信件、报纸、印刷品等,现在是邮政局的子公司,基本上属于垄断,但今后推向市场,就势必面临其他运输公司的竞争。
“能否竞争得过,心里实在没底。”老李说,对自己的前途,他也很是担忧。“政企分离后,我们就属于公司了,是企业了。机械化操作和裁人肯定是免不了的。运输这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重体力活,不知道是否会搞一刀切。”
虽然有着不少担心,但老李和他的同事们还是十分欢迎改革的,“大道理我不懂。”他说,“但改革是阻止不了的。” (本报记者 贺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