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调查发现,援疆干部担任一把手、积极为援助地和受援地“牵线搭桥”、融洽干群关系、不当看客当主人,统筹维稳工作,是新疆疏勒县在援疆干部领导下发生巨变的“秘密”所在。
山东援疆干部、中共喀什地委委员、疏勒县委书记陈泽浦告诉记者,自2008年7月他开始担任疏勒县委书记以来,由于担任一把手,立足当地实际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有利于推行,县委的各项决策都能顺利落实到各部门去,执行力上有所保障,援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发挥。此外,在干部任用、考核、奖惩等方面,也都得到了推进,人力援疆变成了真正的智力援疆,不仅是专业技术人才的援疆,而且是管理服务人才的援疆。
鉴于疏勒县富余劳动力较多的现状,援疆干部们因地制宜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援疆干部熟悉援助地和受援地两地情况的优势,积极“穿针引线”,在资金、项目、劳务输出等各方面,找准了双方的供需结合点,取得了双赢。
从2006年到2009年,疏勒县已发展成新疆最具特色的劳务输出大县。四年来,疏勒县共转移劳动力近20万人次,年均增长三成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收入达到近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由132元提高到563元,增长了2.5倍以上。
同时,疏勒县创新了劳务输出模式,根据当地劳务工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特点,形成了地方领导带队、以集体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务输出特色,在外出人员集体培训、配备厨师提供清真饮食、专职干部带队等方面都总结出不少经验,改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往自由外出务工的各种弊端,避免了因用工引起的民族问题发生。
疏勒县洋大曼乡农民哈孜买买提的女儿参加了由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年收入上万元,再加上家里种养结合,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摆脱了以往的贫寒生活。哈孜买买提见到记者,高兴地说,他现在只想一心一意地搞发展,家庭致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内地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
原本以“土里刨食”为主的疏勒县,近年来还先后建成了南疆齐鲁工业园,山东物流园和山东商品展销暨物流中心。其中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的南疆齐鲁工业园,目前开工投产企业已近80家,5000多名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疏勒也因此发展成为南疆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最大的钢结构加工基地、最大的药品流通集散地和建材生产基地,许多产品还填补了新疆南部地区多年来的空白。2009年,疏勒县国民生产总值中二产历史上首次超过一产,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