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则表示,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正逐年走低。1996年至2008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职工平均工资和工资总额年均仅增长11.2%和12.38%。“我国近10年企业利润增长率都远远高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利润侵蚀工资’现象非常严重,而与个人所得相比,政府所得又明显偏高。”
3 拉动消费之困
一面是位列世界第二的富翁数量,一面是超过6000万的贫困人口,在如此现状面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直接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赵振华认为,这与“后危机时代”向拉动消费倾斜的国家政策格格不入。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消费率为48.6%,远低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消费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 2008年居民消费额增长15.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外,实际只增长9.9%,低于GDP的实际增长率。
“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消费,交换环节也由于实行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决定消费的就是分配,现状是分配量太低,结构不合理。 ”赵振华表示。资料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近60%的农村居民消费额只有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20%左右。
余斌的观点则认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总体不足也是强化居民谨慎预期、降低消费倾向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政府收入因部分税率偏高、土地买卖等原因攀升。以07年为例,我国城镇居民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比重为6.4%,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不足4%。
赵振华还认为,收入分配过分向资本倾斜而劳动报酬过低将形成资本与劳动的严重对立,“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收人水平低等都将导致劳资对立,不利于社会维稳。 ”
4 求解利益“线团”
尽管分配制度改革已如箭在弦,其背后牵动的利益链条还是可能产生阻力。作为人保部的官员,苏海南就表示,少数人、少数单位、部门或行业通过资源垄断、行政权力、市场独占、特殊身份等非劳动因素,捞取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利益,与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拉开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差距,形成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成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阻力。
《人民日报》也提出,横亘在收入分配改革上的主要阻力并非认识上的问题,而是利益问题。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利益转换,无论是在一次分配阶段还是二次分配阶段甚至三次分配慈善阶段都牵涉各种利益的调整,改革颇为艰难。比如,垄断行业就担心起自身利益因为收入分配改革而受损。
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都一直在进行中,但除了对于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的进展缓慢外,综合财税配套改革中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比例的调整也几无动静。
有分析称,政府的“带头”可能让整个收入分配改革陷入僵持的状态:政府不愿意降低自己收入增长的大好态势,垄断企业不愿意吐出垄断利润,而竞争性的企业在利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没有更大的加薪空间。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透露,调研的结论之一是对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降低税负,让出空间,使这些企业提高劳动力价格。(劳佳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