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拿到庐山牯岭镇的名人别墅等优质旅游资源,给庐山整体上市加大筹码。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近期宣布,从明年开始,庐山景区内的牯岭镇1.2万常住居民将被逐步迁离他们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到山下的庐山新城,为游客和酒店让出空间。
事实上,庐山当局4年前就确立了庐山风景区“一下一上”(“下”即是部分居民下迁,“上”即是旅游整合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发展战略。
早在2006年,江西省九江市提出让庐山上4000多户、1.2万名居民三年内分批迁移下山,全部搬家的方案。当时提出让居民搬迁原因是“要保护世界遗产庐山,避免人口居住,大气污染等可能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损害”。
据称,迁出居民后的庐山景区将很快上市,未来上市公司名下将经营别墅、宾馆、茶叶公司、景区观光车等。居民迁出后空出的房子将分属不同机构管理,包括庐山疗养院、房地产管理局等。然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有业内人士称,失掉了当地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后,完全是商业化的造作出来的景观对于庐山景区将是不小的伤害。
更有评论人士尖锐的指出,庐山景区当局此举是与民争食!
整体搬迁将造成文化传承中断
公开资料显示,牯岭镇在江西庐山脚下,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牯岭镇东起庐山的三叠泉景区,南至汉阳峰景区,西到铁船峰、石门涧景区、北至小天池、大寨景区,面积46.6平方公里,海拔1116公尺,常住人口1.2万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独特的气候,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站在街心公园远眺,峰峦葱茏远山含黛,风格各异的别墅式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点缀在万绿丛中。近观园内绿树芳草,溪流潺潺,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天上不时飘来被夕阳染醉的云朵,景物变幻着如梦的色彩。待到明月高悬,沿着花径小道漫步,自会看到树影斑驳,松涛泉韵。这座钟灵毓秀的小山城,不失为避暑消夏、陶冶性情的世外桃源。
不仅如此,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龚志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牯岭镇还是庐山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能够让游人感觉身在山中不脱离城市的便利;如果把当地这1.2万人全部迁下山,就会中断当地独特的文化传承,以及这种独特的人文景观给旅客带来的真实享受;失掉了这种“原生态”的人文特征,山上只剩下简单的商业行为,商业意味儿就会过浓;对于庐山的旅游产业来讲将是一个不小的伤害。
搬迁目的:上市整合资源
减轻环境压力
龚志强向记者介绍,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庐山让当地1.2万居民搬迁下山一方面是为了整合资源,捆绑一些名人别墅来进行商业开发,给未来的上市公司增加很多可供开发的优势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考虑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山上生活这么多人对自然环境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实际上从晚清以来一直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这里,和其他地方一样,100多年来,他们也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多年来,牯岭镇的人口没有太明显的增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努力控制人口,只能往外迁,不能往内迁。
据了解,牯岭镇从清末以及民国时期就是一个小城镇,而且非常现代,生活比较便利,医院、超市、运动场、游泳池这些也都有的,而且在晚清、民国时期就都已经有了。这里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突出的地方,曾经是军政高官要员办公的地方,民国时被称为“夏都”。现在这个城镇规模也是比较大的,另外,牯岭是一个很好的避暑地,实际上是一个小的城市,这个小城市又不同于其他的小城市,有很高的标准,他是西方人按照西方花园城市来建造的。当时出现牯岭这样一个地方是很吸引人眼球的。是西方人的天堂,也是当时中国的军政要人、富豪们享受的地方,并非一般的老百姓能享受得起的。山上的中国居民当时是为这些上层社会的人群做服务的,民国时就有七八千乃至上万人,他们当时是生活在贫民区,解放后,这些名人别墅就分给这些当地居民居住。
龚志强告诉记者,黄山旅游、张家界等上市公司上市前也曾有过一些居民搬迁下山的行为,当没有这么大规模,山上的居民没那么多;对于旅游景点来讲,把山上居民往山下迁的事例很多,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包括江西井冈山,很早就将部分居民迁到山下,以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另外,其他旅游景点也没有向牯岭镇这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的东西。
有业内人士称,整体搬迁之举,必然会将削弱庐山的人文气息和人文价值。同时,也有评论称,“既然庐山要发展,为什么不能让山上居民一同获益呢?主导庐山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部门,应心系庐山百姓利益,而不是以手中权力与百姓争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