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江苏盐城大丰一村51名儿童被查出血铅中毒 污染源为电池企业 -大雪天推高北方菜价 华北华东多省市电煤告急 部分城市拉闸限电 -河南称黄河入境水质逐步恢复正常 水源地未污染 三门峡落闸拦污 -内蒙雪灾被困千人获救 各地迎入冬最低温 局部-32℃ -18℃冻京城 -中国09年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50% -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 放宽落户条件 支持相关旅游企业上市 意见 -学者:2010中国GDP或超日本 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焦虑被中国超越 -陕西中石油输油管泄漏形成污染带进入黄河 黄河河南段水质超标 -央企减至129户 今年将至少有29家待重组 13家央企28亿元打水漂 -深交所严管创业板 逾期不发年报将被"ST" 2000亿险资松绑猜想
首页>>宏观经济
2010通胀会来吗?专家:食品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胀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1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要对通胀预期进行合理的管理,不能忽视,也不能放大

随着年末蔬菜、食用油、水电等生活必需品出现价格上调,2010年通货膨胀是否会来,通胀预期该如何管理,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瞭望周刊社与辽宁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高端时事评论栏目——“瞭望评辨天下”最新一期节目,聚焦“2010,通胀会来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承惠和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在现场讨论中透过日常经济生活表象,研判未来的经济走势。

食品价格上涨不等于通胀

瞭望评辨天下:近期,蔬菜、食用油、水电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涨价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这是否预示着通货膨胀的苗头出现了?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张承惠:最近确实出现了菜价、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但从经济学意义上说,通货膨胀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不能仅因食品价格的上涨,就判断已出现了通胀。

张立群: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通货的增加,引起需求的扩张,拉开供求缺口,最后导致价格全面、较大幅度地上涨。因此,判断是否是通胀的因素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价格全面、较大幅度地上涨,其次,其上涨是由通货增加过多所导致。据此,我认为,2010年中国不会有通胀压力。

徐连仲:通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大幅度上涨。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价格总水平的重要指标,CPI由八大类组成,其中不仅包括食品价格,还包括居住价格、通讯、医疗、文教等内容。从食品类来看,当前出现的某些价格上涨,有其特殊原因,并非由需求拉动。食用油的价格上涨,则属于恢复性上涨。

张立群:食品价格从2008年以来持续回落,再下去会打击种植和养殖积极性,对来年的价格稳定反而不利。当前,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生猪生产能力在前一阶段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扩张较快,食品类商品的供给能力强大。因此,食品价格难以出现过去因供应偏紧而出现的持续大幅上涨。

徐连仲:而水、电、煤气价格上涨幅度并不是很大,部分城市水价开始有些调整,电价和煤气价格的调整还未开始。

张立群:水电价格则将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进行有控制的调整,其目的是为了推进节能减排。整体看来,目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动,并不意味着未来价格会持续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水、电、煤气等价格在居民消费价格中占比较低,加之有关部门对其价格调控将会根据2010年CPI的变化,控制其调整的幅度、节奏及影响的范畴,因此,预计其价格变化不会对CPI的整体走势有较大影响。

巨量信贷引发通胀疑虑

瞭望评辨天下:过多的货币供应量则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2009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数据合计约7.37万亿元,远远超出年初设定的“全年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全年的信贷资金已达到10万亿元左右。巨量货币供给是否意味着通胀压力已经形成?

张承惠:对于2009年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给未来经济带来的通胀压力,我是比较担心的。从2009年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看,无论是狭义货币(M1),还是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速增长。一方面,M1、M2的增长都出现了历史高位;另一方面,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因此,通货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是很大的。

徐连仲:货币的过量发行是产生通胀的条件之一,但非充要条件。在一定的环境下,货币的过度投放会产生通胀,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情况下都会产生通胀。

张立群:当货币不断增加时,需求就可能会不断增加。但在有的情况下,货币增加,需求未必会增加,即所谓“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说,当市场预期普遍不看好市场前景,认为未来投资风险大、回报率不高时,即使货币供给有所增长,投资者也会持币待购,使货币供给、贷款沉淀,而不会变成现实的需求增长。所以,货币供应量不会简单地导致通胀。

张承惠:虽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是导致通胀的充分条件,但如果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就值得警惕。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曾在日本出现过的“流动性陷阱”,不会发生在中国。因此,在经济逐步升温、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的背景下,过量投放的货币构成了潜在的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2009年超常的信贷投放也值得警惕。这些信贷投放,有很大一部分是流入了4万亿投资计划中涉及到的建设项目中。根据历史经验,在基建投资中约有30%~40%最终会变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尽管购买力的净增加量目前尚不能统计,但巨量的信贷投放对于通胀的压力,仍值得关注。

张立群:我有不同的观点。首先,通胀是指通货的快速增长。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看,2009年贷款的增长在上半年和下半年有明显区别,下半年贷款增量较上半年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结构也趋于优化。

究其原因,上半年贷款的超常增长,其中有商业银行的“补课”因素。一方面,货币政策从2008年的“从紧”调整为“适度宽松”后,商业银行客观存在信贷业务加快释放的需求。另一方面,2009年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推出较多、房地产需求增长较快,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也是比较好的。因此,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的迅速增加,也是其改善自身经济效益的目标使然。从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已开始权衡资金安全性和资金收益之间的关系。同时监管机构也不断发出风险提示。商业银行因此结束了上半年迅速扩张信贷业务的状态,趋于平稳。2010年,这一状况将会持续。

2010年财政政策的重点,是重点保证在建项目的资金需要,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预计房地产市场需求也将有所收缩,逐步走稳。信贷风险也会相对增加。预计2010年信贷增长将趋于正常。预计受此影响货币投放量也会趋于平稳。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速将在8.5%至10%
社科院报告:中国不会出现显著通货膨胀
2010年多项新政策实施 宽松基调促经济全面回升
胡舒立借《新世纪周刊》出山 《财经》成功借壳
湖南物价局:2010年不会发生大的通货膨胀
国泰君安人士:2010年股市投资关注"明星"股票
2010年中国财经四大断想 房地产价格结构性调整
胡舒立正式受聘《新世纪周刊》总编辑
图片新闻:
09中国城市竞争力榜单出炉 香港拔头北京第三
中国将在马来西亚投建磁悬浮列车 总值超10亿令吉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