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目前中国的人均C O 2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以负责任的态度,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2007年5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务院决定成立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但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第一,能源结构: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产生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碳排放比燃用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结构的制约,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C O 2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C O 2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G D 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都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C O2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第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较突出,而且其中“内涵能源”比例较大。所谓“内涵能源”,是指产品上游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鉴于中国当前的经贸结构,必然存在巨大的“内涵能源”出口净值。根据估算,2006年中国产品出口造成C O 2排放约19.8亿吨,在当年全国化石燃料燃烧C O 2排放总量中占35%,其中净出口对应的C O 2排放约8.2亿吨,约占总量的14.5%。
第四、锁定效应:所谓“锁定效应”,是指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其使用年限都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能轻易废弃,即技术与投资都会被“锁定”。中国在积极发展电力的过程中,如果未能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则这些电站50年后还会像现在这样较多地排放碳。届时,中国必然已正式承担减排义务,将相当被动。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超前运筹,避免锁定效应的束缚和后患,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