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澳与珠三角城市的合作日益紧密,以珠海横琴岛、深圳前海和河套等为代表的深港和珠澳交接地区的开发已悄然提速,并带动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继香港和深圳就深圳河套区合作开发高等教育和创新圈达成一致后,珠海横琴岛开发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澳门将以租赁方式获得澳门大学新校区的土地使用权。8月下旬,港深政府又签订意向书,准备将深圳的前海地区变身为两地共管的自由贸易区,打造“深圳的中环”。
今年4月,香港及深圳同意,在占地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地权属于深圳所有的河套地区合作发展以高等教育为主导、辅之以科研和创意工业的产业基地。管理上,河套区将成为特区中的“小特区”,港人和内地人均可自由进出。“引入香港管理模式,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深港合作的关键。
6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其中提出“逐步建成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随后,澳门政府以租赁方式取得横琴岛澳大新校区土地使用权,日后,这一新校区将实行全封闭管理,实施澳门特区法律。
前海地区合作则又更进一步。作为两地合作的示范区,前海很可能将制度合作放在显要的位置,其中,引入香港部分贸易法规、规划制度以及商业管理法规也在研究之中,这无疑将创造全新的深港合作模式。
其实,早在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便明确提出,2012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珠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支持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在现代化服务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其中便包括规划建设深圳前后海地区、珠海横琴岛新区、珠澳跨境合作区等区域,鼓励粤港澳联手开发。
由于上海及珠三角其他城市的快速发展,深圳社会对“被动边缘化”的忧虑加剧,谋求与香港深入合作的意愿与日俱增。而从更大的视野看,近期,粤港澳交接地区开发提速,已不仅仅是政府驱动的“政策效应”,更是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
金融海啸过后,珠三角“世界制造工厂”的角色已经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港深“前店后厂”的经济模式也逐步瓦解。珠三角与港澳地区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而以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出十年,广州和深圳的GDP将赶超香港和澳门。显然,粤港澳交接地区的开发将加速这一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