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向全世界宣称:一年前,人们忧心忡忡,而如今世界已脱离悬崖边缘,至少已走上了复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初由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的功劳毫无保留地给予了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并开宗明义地表示:“在亚洲经济体强劲表现以及其他地区出现稳定或适度复苏的带动下,全球经济似乎再次呈现扩张势头。”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专访了IMF驻华代表费达翰。他着重就中国政府采取的一揽子措施成效进行了分析,并告诉记者:“IMF已经进一步调高了今年中国的增长率至8.5%,而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超过8%,甚至达到9%也是可以预见的。”
消费、投资失衡加剧
自从1991年开始,IMF开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政府与IMF总部之间就宏观经济和经济结构改革等问题所进行的政策性对话提供支持。
早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费达翰就曾担任IMF中国部高级经济学家。而自2006年12月开始出任IMF驻华代表以来,费达翰的主要职责就是向该组织总部汇总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提供分析、判断和预期。
“中国的复苏十分迅速,这是由于中国政府及时和果断地采取了措施,而这些措施部分抵消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费达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中国政府的措施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来源于多方面经济统计数据,在费达翰看来,公共项目导致强劲的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稳健良好;工业生产出现明显反弹;企业家和商业信心乐观情绪逐步恢复是最为主要的依据。他认为,这些经济数据会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10月22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就达到了8.9%。
这也证明了中国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
不过,费达翰也对记者表示,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恰当的措施,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更为稳固,中国政府依然需要面对一些重要的挑战,而这样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其一:如何才能促进居民消费(剔除政府消费外的民间消费),其二,如何才能保持固定投资‘适度’。事实上,这两大挑战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如今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似乎变得愈加失衡。”费达翰这样认为。
据IMF驻华代表处提供的有关“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居民消费在GDP中占比”的统计图表显示: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非常之低,不足40%,这在所有IMF统计的近70个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是最低的。
而从该组织的这份统计图表上来看,近十年,外贸出口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却是越来越大,中国的居民消费在整个GDP中的占比在过去十年中不升反降。
费达翰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依赖外需的程度已经超越日本和韩国当年高速发展时期的峰值,而且这样的扩张势头还没有减弱。短期看来这一局面或许还能够维持,但长期来看却很难,中国政府应及时对这一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