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姚景源:新中国百年时人均GDP将达2.5万美元 9月GDP增速超8% -国庆全国旅游收入1007亿元 十一人气最旺城市出炉 沪京穗排前三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会为达赖颁奖答问 德国电视台歪曲报道阅兵 -证监会澄清:创业板"开板"最后日期尚未确定 四企业最受私募关注 -中日韩峰会10日在北京举行 将讨论构建东亚共同体 历次会议一览 -前3季房企销售排行公布 房价小幅回调 十大"地主"囤地3亿平方米 -奥巴马获09年诺贝尔和平奖 呼吁核裁军 获奖感言 美籍得主一览 -高考改革渐次展开 12省市区新方案出台 -欧盟欲延长对中国鞋类产品反倾销税15个月 反倾销中国受害最大 -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 京旅游进账近54亿创纪录
首页>>房地产
中国人家庭财富中住房占50% 成功投资成最大的包袱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09 年 10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从“李顺大”到《蜗居》

如果我们把小说《李顺大造屋》和电视剧《蜗居》放在一起,也许能粗略地拼凑一个图景:60年来,中国人为了能获得一间房子,付出的努力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

在《李顺大造屋》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土改时,苏南地区房子的情况:“沪宁线两侧,以奔牛为界,民房的格局,截然不同:奔牛以西,八成是土墙草屋;奔牛以东,十有八九是青砖瓦房。”

奔牛镇位于常州市,算是苏南地区。自从宋朝以来,素称“鱼米之乡”的苏南地区就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区域,不过,一直到土改时,李顺大听到的老话还是“十亩三间,天下难拣”,“真要造得成,你也得吃半辈子苦”。

农民造房,当然要便宜很多,估计在1950年代,造个三间大瓦房需要500元左右。为了这500元,李顺大辛辛苦苦,为了省钱,连干饭都不吃,他妹妹为了帮哥哥攒钱,连出嫁都耽搁了。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949年,中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为44元,这44元并非现金,主要是实物收入(就是把粮食等收成折合钱而得到的数据)。苏南地区应该比全国平均水平好不少,但是,为了攒这笔钱,李顺大家三个成年劳动力奋斗了七八年,才攒够造房子的材料。结果碰到了大跃进,材料被征用了。后来,又经过数年的努力,攒够了钱,却碰到了“文革”,有钱也买不到材料。

到了1978年,也就是李顺大的房子已经造成了之后,全国农村地区人均住房面积仅为8.1平方米,其中相当一部分房子还是土坯房;到了2008年,情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人均使用面积32.4平方米,其中砖瓦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占87.3%。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要比农村地区少一些,但是,房子的质量要好不少。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5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4.3平方米,而且,只有少数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2008年城镇人均使用面积增加到23.0平方米,且自有住房拥有率达87.8%。

住房占家庭财富一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假设农村地区住房折合现价800元每平方米,则全中国农民住房的总价值为18.66万亿元。假设城镇居民住房的平均价格为2000万每平方米(这大约是2000年全国商品房的平均售价),则城镇居民住房的总价值为27.14万亿元。

这两个数字简单相加,则中国住房的总价值大约为45.8亿元。当然,在城镇居民住房里,大约有12.2%的产权还不在居民手中;另外,全国住房贷款总额大约为3.6万亿元,剔除这两项,属于私人所有的住房的总价大约为40万亿元左右。而2008年中国的GDP才30万亿元。

值得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偏向保守的估计,因为最近几年,城镇地区的房价上涨得非常厉害,如果按照今年的最新价格估算,城镇住房的价值要翻番;在农村地区,农民建房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为材料费和人工费都在不断上涨。

对于今天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没有任何一项别的财富能超过房子的价值。从人民银行的网站上,我们可以查到,2009年8月,全国居民的存款总数为25.24万亿元。

我们知道,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现在大约为20万亿,其中大约三分之二为国有股和其他法人股,真正属于居民财富的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7万亿元左右。另外一些家庭财富,比如保险、艺术品、黄金等,总额都非常小。当然,除了以上投资品之外,中国人的家庭还有诸如汽车、家电、家具、服装等消费品。

综上,中国人的家庭私人财富总额大约为80万亿左右,其中40万亿为住房,25万亿为存款,7万亿为股票,剩下的是一些别的财富。

成功的投资,最大的包袱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住房的价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的数据,1991年时,全国商品房的平均售价仅为756元;仅仅四年后的1995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509元;再过十年,到了2005年,又翻一番,达到2937元,2007年的数据则为3645元,今年上半年的均价已经超过了4500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8年里,房价上涨了近5倍,年均价格上涨超过10%,比同期的GDP增长还要快。这还是全国的平均情况,在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大城市,房价高得惊人,涨幅也更惊人(上海今年竟然出现了单月销售均价超过1.8万元的情况)。

难怪《蜗居》的主人公海萍,“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涨价的速度”。

快速上涨的房价让房产投资成为过去十年中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个人投资领域。在过去的十年里,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房价大约上涨了四五倍(全国商品房的均价在过去的十年里大约上涨了1.5倍),考虑到按揭的放大作用,10年前在这些地方投资房子的人,现在的收益超过10倍并不稀奇。

不过,一些人的蜜糖是另外一些人的毒药。高居不下的房价也成为中国人最大的包袱。

在小说《蜗居》里,主人公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但是,为了孩子,为了买房,却过着天天吃光面条的日子。这应该不算过分夸大。

房子,已经成为重压在人们身上的一座山。(陈涛)

来源: 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
南京全面收紧住房公积金政策 个人可贷额度下调
住房城乡建设部:2008年我国小城镇数量达19234个
“中国住房公积金第一案”主犯终审判处死刑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取得三大成就
齐骥:08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
人保部:推动棚户区的改造也加快廉租住房的推进
齐骥:3年基本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陕西今年解决3.1万户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
图片新闻:
世界大学排名揭晓 港大列第24位清华第49北大52(榜单)
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11日启程 三名台湾科研人员首次参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