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进一步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和私人消费政策
上海证券报:上半年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拉动经济起到较大作用,下半年是对于民间投资的跟进,您如何建议?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拉动民间投资?
张立群:对于民间投资,我觉得如果消费结构升级的活动继续得到保持的话,民间投资就会很快扩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以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所形成的订单,会带来动多个行业投资的增长。从政府角度来看,目前政府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比如放宽准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包括在担保、贴息等方面,下一步还会有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根据现在的情况进一步推出。
沈明高:我相信政府政策有弹性,当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比较明显的时候,政府还是有能力化解这些瓶颈因素,使得经济增长的活力能够保持。鼓励民营投资的话,关键的是要开放市场准入,我们可以讨论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型,基础设施、技术产业、金融保险、文教卫生、公共领域能够开放的话。一方面增加民营投资,另一方面目前服务业的供给整体不足,民营投资进入之后,能够创造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需求。这是一种形式的供给拉动需求的形式。第二个,目前民营投资的问题在于,民营投资者的融资问题,如果放贷人条例能够明确地保障个人和企业的投融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效果比建立担保公司效用更明显。实际上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存款很多,一定程度上与我们金融体系偏向国有企业有关系,民营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积累,甚至民间融资,来筹措自己资金。如果以后民营企业有合法的渠道筹措资金,这对他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个来讲,民营投资的经营环境问题。需要配套改革为民营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譬如税收问题。税后利润再投资可以享受一定税收优惠,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民间投资的意愿。
贝哲民:政府可以通过在私人投资领域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服务业。然而,目前为止仍未出现明显的经济改革的迹象。因此,中国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递交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举措也更令人鼓舞。重要的是,国家发改委递交的草案中包括降低中小企业准入门槛、打破垄断等措施。至少,这意味着私人投资领域目前正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挑战,而非仅仅是周期性挑战,其中服务业可能是最先发生调整和改变的行业。
货币政策正经历严峻考验
上海证券报:刺激经济以走出危机需要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但持续保持信贷超预期增长将埋下通胀的种子及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一轮产能过剩等深层经济问题,如何适时、适度地收缩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损害经济复苏,将成为货币当局面临的严峻考验,这方面的政策应如何把握?
张立群:货币政策目前确实正在面临考验。我们目前的“保增长”是在外需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来实施的,内需增长的水平包括信贷增长的规模都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
目前的货币政策确实要慎重,上半年贷款快速增长,大家确实有担心,但现在7月份贷款明显减少,又带来另外的担忧。我们这一轮保增长要把国内需求这一部发动机运转起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条件,比如信贷的增加、买房需求的扩大,以及买房需求扩大带动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建设的提速,以及这个提速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再考虑。实际上,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买房的需求如何正确对待,第二对贷款规模如何合理把握,现在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再摸索。
现在货币政策确实正在经历严峻考验,这也是决定我们“保增长”能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现在来说,我认为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前不久温总理在浙江考察工作时指出,现在是保增长的关键时刻,不进则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保增长,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里面传达了一个信号就是要继续全力保增长,在这个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重点还是在“保增长”上。在保增长和稳定币值方面,关键还是在保增长。
沈明高:把握度时间点很困难。个人认为,从政策退出的机制上来讲,第一步,我们现在货币政策需要正常化,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表现出了超常化的态势,尤其是M2、信贷增长大幅高于名义经济增长20个百分点以上,这在过去历史上没发生。我们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又不能太脱节于实体经济增长。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正常化,适当降低信贷、M2增速。可以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常态化要求、调整利率等。在通胀明显之前,在经济局部过热之前,货币政策基本上会呈现一个温和的调整。第二步,如果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继续上升,出现流动性过剩、PMI中投入品价格和猪肉价格上涨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得通胀压力变得实实在在。那么,明年上半年中期货币政策适当偏紧收紧也是一种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