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3日电全球经济是否复苏争论不断,金融海啸的影响是否已经褪去还是要回归数据,台湾《商业周刊》邀请渣打、瑞银跟摩根大通等外资分析师在解读数据后,发现五大破解经济复苏假象。
发现一
表面:高盛大赚,市场资金体质趋于正常?
事实:高盛赚的是投机财,本业未见起色
引发这次金融海啸的关键在于,资金流动出了问题,市场弥漫信心危机,银行不愿放贷给企业,导致经济动不起来。当高盛集团第二季财报出炉,大赚34元,高出市场预期时,给了所有人市场资金体质趋于正常的讯息。
但若细分高盛的财报却会发现,高盛最大的收入,来自交易和自营投资收入,贡献集团约107亿8000万美元,在总收入中占比78%,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这代表高盛这波赚的是投机财。
美国政府为了刺激景气复苏,透过降息让资金大幅从银行流出,希望活络市场,结果,大部分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在同时,当其它银行都趋于保守时,高盛又逆势投入高风险的交易市场获得高报酬,气势之旺,让人戏称高盛已经是华尔街最大的对冲基金。
但落到实质上的本业,高盛在商业房地产的损失高达7亿美元,放贷业务也趋于保守。其它银行如花旗的财报也显示,其消费者银行业务的获利锐减78%。这些数据都透露,现在要谈市场资金体质变健康,言之过早。
发现二
表面:四分之三厂商获利超过预期,景气好转?
事实:先前预期太保守,实际较去年衰退21%
虽然金融市场健康未恢复。但S&P指数成分股中,有四分之三的厂商,交出高于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很令人振奋。但冷静分析,“可能就是之前overshooting(太过头)的结果。”符铭财说。他所指的是,先前市场分析师对景气过于保守,在预期标准下调太多下,厂商表现当然很容易超过标准。
若以7月24日前公布财报的S&P指数成分股企业做统计,这些企业的净利其实比起去年同期,是衰退了21%,显见企业获利能力尚未提升。以英特尔为例,虽然英特尔财报也被认为超乎预期,但若与去年同期相比,其营收跟净利分别约衰退15%跟125%不等。
更令分析师担心的是,有些企业如IBM、惠而浦、辉瑞(Pfizer)、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Lowe's等,第二季获利增加的关键,是一连串的精简成本计划,包括裁员、减薪。“这将会形成一个脆弱的平衡。”符铭财说。企业要维持获利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因此造成更高失业率、消费信心降低的负面循环,最后仍会反映到企业本体营收表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