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双边”
向“三方合作”挺进
唐帅:30多年间,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已经从单个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向整个区域的全方位融合迈进。3座城市在这样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此外,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展望未来,对于珠三角更好地融合,各位有什么建议?
刘韬:随着广东经济的起飞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带的形成,目前的合作更多的是以粤港合作的形式出现,像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早已推行多年。如今,香港作为“窗口”和资金输出者的角色作用已不及从前,香港的“失落”,可以在几年前香港社会热议的“边缘化”话题中看到。若一再依靠从前的发展模式,其竞争力会不断下降,早晚会被“边缘化”,被上海、广州甚至深圳取代。
在迎接珠三角全区域合作方面,香港早已开始动作。2006年香港机管局与珠海机场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珠海机场接受香港机场的先进管理经验,扭亏为盈;香港机场也可以将剩余的货运量分流给珠海。有了港珠澳大桥,可以将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4个机场公路相连,人流、物流便可在4个机场间合理调配,快速转运,自然会更好地解决香港国际机场作业能力有限与业务量持续增加之间的矛盾。
当然,在珠三角全区域合作方面,很多时候需要港珠澳三地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比如三地应开拓和推广更多“一程多站”的旅游路线,共同提升珠三角地区的整体旅游吸引力。
赵京安:珠海是珠三角区域布局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珠海经济总量偏弱的劣势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而原有的比较优势却在逐渐弱化,珠海所具备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在珠三角现有经济格局中,珠江口东岸由于更多地接受香港经济辐射发展迅速,而珠江口西岸由于澳门产业结构单一并未能受到有效带动。产业基础薄弱则被认为是珠海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最大掣肘。珠海必须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除了立足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航空产业园、石化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珠海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还应包括电子信息、电子制造、软件、生物医疗和医疗器械等八大产业集群。
傅旭:横琴开发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一般体现为“双边”合作,而珠海横琴新区的开发有望成为粤港澳三方合作的一个“示范区”。
横琴开发,澳门将有一条出入珠江口西部地区的新通道,也可带动澳门路氹填海区后续开发;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把香港和珠海连为一体,为香港参与横琴开发也提供了便利。
避免同构
谋建三大“发展极”
唐帅:产业重叠、过度竞争、互相拆台,曾经给很多区域的合作带来困惑和不和谐音,珠三角地区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好珠三角的产业布局,避免上述的问题?
刘韬:正如香港一家知名咨询研究机构所提出的,珠三角未来产业布局是构建港深、广佛、澳珠3个产业发展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应该是发展服务业,其中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发展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并形成内部产业分工与协作。在此定位下,香港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参与打造珠江东环线的“科技带”、“知识带”;二是参与打造珠江西环线的“消闲带”、“生态带”;三是参与打造珠三角都会区的“创意文化带”。
背靠祖国,是香港最大的优势,CEPA框架和《纲要》又为香港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拥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并与国际各地区保持紧密的经济联系。因此,在这一新进程中,香港的角色依然不能替代。从特区政府到工商界,都非常积极地投入这一进程。
赵京安:目前珠三角各城市产业同构问题相当突出。根据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调查,珠三角9个城市中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超过90%的有5对;9个城市的工业产值47%以上集中在食品、纺织、机械工业、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5个行业。
珠海应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态势为东强西弱,整个经济重心偏居东岸一隅。而珠三角要想有新发展,必然对拓展西岸空间有新的要求。
珠海目前最缺乏的是服务功能,优势就是传统工业化所造成的弊端没有珠三角其他城市那么严重,可以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珠海会主动消除珠三角城市之间的芥蒂,可以有不一样的发展模式。
傅旭:近期中国银行澳门分行经济研究部一篇文章中指出,澳门本身受发展空间限制,要在珠三角区域融合大趋势下占据有利位置,在参与区域分工上保持自身竞争优势,须把有限资源集中在一个重点上,即选择发展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走专业化、国际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加快融入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是解决澳门发展空间狭小的根本出路。澳门适度多元化应是区域多元的延伸,不该看成是小而全的多元。旅游业非一个单一产业,而是一个产业群,其本身就是“多元”,博彩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门旅游业及整个澳门经济的比较优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