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工行上调异地取款等20项收费 涨幅超100% 民生H股募资或200亿 -外汇局:目前未听说要松绑外商投资房地产业 商务部:消息未确认 -学校甲流防控方案印发 可停课应对 全文 内地441例 全球超52000 -王毅访美透出新看点:两岸开始破解政治难题 -7月1日起中国将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 调整表 解读 受益股一览 -创业板投资门槛将确定 沪市IPO重启首单料为成渝高速 三金火爆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政策解读:扩大覆盖 简便程序 意见(全文) -东莞一小学甲流确诊病例增至30人 京现一例本土病例 粤病例过百 -上海市长挂帅东航上航重组 股票继续停牌 基金潜伏央企并购获利 -中钢协速查澳矿兜售铁矿石现货:严惩扰乱秩序者 为谈判破裂准备
首页>>行业规划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6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二、我国粮食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 “三农”工作理论、政策不断完善和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近年粮食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我国中长期粮食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受资源短缺约束、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偏低、科技贡献率不高等因素制约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必须立足国情,从系统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确立我国粮食中长期发展思路和战略。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围绕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行政、法律、市场等多种手段,调动中央各部门、地方、农民等各方面积极性,聚集科技、人力、资金等多种资源,以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合理布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促进增效,构建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合理布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根据现实粮食生产水平和潜在生产能力,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通过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目标和措施,指导分区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

——主攻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加速中低产田改造,加大良种良法为主体的科技投入,加快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稳步提高。

——稳定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合理水平。

——优化结构。优先抓好水稻、小麦两大品种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积极发展玉米、大豆、薯类及杂粮生产,促进饲料和工业用粮的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等粮食替代产业,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粮食生产压力。

——促进增效。正确处理好增粮与增收的关系,坚持优质化、区域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的粮食发展道路,积极推广应用节本增效和资源节约型技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和价格保护机制,通过政策增效、规模增效、科技增效的有机结合,确保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

——构建长效机制。明确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职责,形成协调一致的目标支撑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销售、储备、贸易的监控、预警和调控,促进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综合运用政策、价格、法律等多种手段,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发展目标

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解决粮食供需问题的基本方针。根据国际上粮食安全的通行标准,以及国内现有资源条件和粮食生产潜力,我国粮食自给率应保持在95%以上。缺口部分可通过进口解决,主要用于品种、丰歉调剂和解决区域平衡问题。按照优先保障口粮需求,基本保障饲料及加工用粮需求的总体要求,确定2010年和2020年的粮食发展目标为:

2010年确保国内粮食总产量达到10000亿斤,届时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率约为96%。达到上述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粮食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年均增加64亿斤左右,粮食单产年均增长0.7%,粮食播种面积须稳定在15.5亿亩以上。

到2020年,粮食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增产700~800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

(三)发展战略

为突破粮食生产约束瓶颈,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粮食生产中长期发展目标,必须着重实施好五大发展战略。

1.能力提升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通过立法划定基本粮田面积,明确粮田损毁恢复责任,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增加高产稳产粮田的比重。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弥补耕地数量不足。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利用效率,推广旱作节水技术,缓解用水矛盾。积极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装备在抗旱防涝、争抢农时、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构建功能完备的生物灾害预警与区域防控的支持体系,提高农业灾害预警测报能力,逐步建立农业灾害财政直接救助和农业保险补偿有机结合的灾害救助体系。

2.科技突破战略。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是促进粮食发展的关键。重点加快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向产业聚集,技术向产品聚焦。大力增加粮食生产科技储备,培育优质超级品种。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推行科技入户,推进高产、高效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稳定增加种粮农户的经济收益。

3.分区分级战略。实行分区目标管理,建立分级责任制度,是落实粮食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依据粮食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划分功能区,明确功能定位,落实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责任,采取差别扶持政策,协调运用财政补贴和价格调节机制,共同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的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替代引导战略。发展粮食替代产业,拓展食物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选择。在稳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研发储备应急技术,着力挖掘非粮食物品种替代潜力,着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园艺产业。合理开发丘陵、山地、滩涂,充分利用海洋、草原、内陆水域等国土资源,扩大食物生产领域。倡导健康消费,广泛开展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方面的科普宣传,引导群众科学调整食物消费结构,从多方面缓解粮食供需矛盾。

5.市场调节战略。科学利用国内外贸易空间,平抑粮食市场波动,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目标的有效手段。合理调整粮食储备制度和能力布局,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采取更为稳健的国内粮食存储流通措施,调节粮食市场供需。积极发挥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和稳定生产者预期的作用。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适时利用国际市场进行品种调剂和总量调节。实施积极开放、稳健合理的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重视资源替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境外粮食开发,最大限度地补充国内粮食供给。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国家部署粮食收购价格检查 重点中储粮直属企业
中国赌博第1案牵出多省赌王 最大粮食走私案:异地报关瞒天过海
全国最大粮食走私案揭秘:异地报关瞒天过海
国内国际粮食价差不断缩小 3月粮食进口量增77%
多国海外屯田遭批 中国粮食自给有利全球
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09年中国农民收入预计增6% 08年粮食总产超历史最高水平 实录
2008年中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贪污赈灾粮 强奸犯变身粮食局长 谁是幕后"贵人"?
亚太地区面临饥饿威胁 贫困成粮食危机主要原因
世界粮食供应有减少趋势 全球粮食危机山雨欲来?
全国开展粮食库存大检查 10万人今起摸粮库家底
08-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非粮食物发展重点工程
中国将启动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图片新闻: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荷载不超30斤 将揭火星有水之谜
热带风暴"莲花"登陆福建晋江 闽浙粤局部有暴雨(组图)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