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 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发生,来势凶猛,主要原因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泛滥。十年以来美国一直采取低利率、大贷款,另外金融创新太快,金融衍生产品过多,缺乏监管。所有这些情况造成了金融泡沫,但金融泡沫当时并没有被人们所察觉,而金融泡沫一破就影响到实体经济,资金链就断裂了,企业也跟着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预期就紊乱了,人们信心开始逝去,人们自保,不投资、不消费,形势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知道经济跟自然界不一样,自然界一不从上、二不从众,而经济主要特点是要看人气,人们买涨不买跌。假如都说这个市场要跌,股市就真跌了,说东西还要涨价,果然就涨了。所以美国一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很迅速的就从金融转入实体经济,而西欧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受到了影响,原因就如此。
三重因素影响中国
相对来说,中国金融业受到的冲击并不太大。虽然国内外企业经济情况不好,不良贷款在增加,但金融本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外国老百姓的存款是存到商业银行,保险、养老这些都由商业机构在操作。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一来,金融就出问题了。老百姓很惶恐,他自己多年的储蓄、养老金没了,所以就把钱想法子取出来,这样政府没有办法,只有救。中国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中国老百姓的存款主要存在国家控股的银行手里,中国的养老金、社保基金都是由国家来支撑的,不会出问题,所以这方面来说与西方不一样。但也不能够忽略企业不良贷款的增加对金融的冲击。
相比金融业,对中国冲击比较大的主要在实体经济,主要在出口企业。
我们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出口企业是最后一端,订单下降了,出不去了,或者出去以后没收回对方的货款等等,于是就影响了上面产业链的其他企业,影响到和他服务的周围的企业。所以中国的问题是因为出口订单下降,出口减少,企业倒闭,失业增加,再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
若要进一步考察,中国为什么会受影响呢?实际上是三种因素的重叠。
第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二,2008年中国经济本来就已到拐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10%以上的GDP增长率已持续了多年,这个增长率在当前世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是必然要下来的,刚好2008年也到了经济运行周期的拐点。
第三,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多年前,政府就一再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要把粗放型的经营、生产改成集约性的经营和生产。谈了很多,但问题是繁荣掩盖了矛盾,耽误了经济转型。经济形式好的时候,没人想到要抓紧时间转型,问题就一直拖着,直到今年矛盾才充分暴露出来。
实体经济底部未明
危机是不是已到谷底?这个问题应这样看,对美国来讲,主要看奥巴马上台后将会制定怎样的措施,美国目前在要不要救市以及怎么救这两个问题上还是有争议。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很难说到底了,因为实体经济问题到现在还未充分暴露出来,现在只是开始。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这三大汽车公司出问题了,你知道制造业还有什么公司会出问题吗?还不了解。
所以我们要看半年后的情况。国外的专家讲,美国可能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经济开始复苏。
西欧国家怎么样?西欧国家估计比美国要晚半年到一年。
而中国呢?目前国内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的金融业可能已到底,因为银行本身没有出大问题。但中国实体经济的底现在还很难讲,这要看政策实施的力度。最近密集出台的出了一系列政策,估计到明年二月份就可见效。
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
在政府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中,哪一个应排第一位?我认为是减税。高昂成本的下降是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最重要因素,而减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措施,其他措施都不如减税效果明显。
有人担心减税以后税收总量会减少,但我们应了解,即使减少也只是暂时性的。减税后,虽然单笔的量少了,但税源扩大了,税基也增大了,最后的税收总量会增加。
政府的投资是必要的,且应主要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上,这既能保证增长的后劲,又能增加就业。
大家应看到,政府投资所拉动的内需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譬如,钢材、水泥等,都是中间需求。而最终需求包括出口和居民消费,中间需求中有一部分转化为最终需求。那就是投资建设中雇佣的劳动力,他们取得劳动报酬后把一部分拿去消费,从而产生最终需求。
不要盲目投资。4万亿投资是好事,到了30万亿可能就是坏事了,因为里面一定会有很多没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查的项目。所以我们不要盲目投资,仍然要重质量、重结构。
一定要保市场,占领国外市场不容易,收回也不容易。除减税外,汇率调整也应有阶段性的目标。今年6月24日,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就提出,应该把1:6.8作为第一阶段的目标。我当时也是建议1:6.8,现在还是维持这样的观点。
目前有种观点是,人民币应自由兑换,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位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将来必经的途径,但现在还不行。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中泰国之所以首当其冲,原因就是泰铢是自由兑换的。国家经济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外资的一进一出就把泰国经济拖垮了。所以说自由兑换是两面刃,我们应保持外汇的管制,进来不容易,出去也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