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坐火车半个多钟头就到天津,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北京朝阳区望京社区的80岁老人李文明大爷操着一口地道的天津话,当说起京津城际铁路速度快、乘坐舒适时,他乐得合不拢嘴。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这是我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令人惊叹的是,6月24日,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铁路试验运行中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纪录。
通过风驰电掣的京津城际动车组,人们看到了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第一”的“中国速度”,让国人骄傲,令世界同行折服。
正如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所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是我国30年来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铁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铁路建设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昂首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大规模铁路建设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营业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了50.9%。
从上世纪80年代组织“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三个铁路建设重点战役,到90年代组织“强攻京九、兰新,速战宝中、候月,再取华东、西南”铁路建设大会战,再到掀起世纪之交铁路建设高潮,我国先后建成了大秦、京九等一大批铁路干线,建成了衡广、兰新等一大批铁路复线以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
党的十六大以后,铁路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铁道部与31个省(市、区)政府签订加快铁路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合力推进铁路建设的良好局面。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并实现了持续安全平稳运行。
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式开工。此前,武广、郑西等20多条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建设规模达到8000余公里。随着一批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成投入使用,加上既有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我国大能力通道建设全面展开。沪汉蓉、太中银铁路等区域通道项目及一批西部开发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随着这些大能力运输通道的建成投入运营,加上对既有干线的技术改造,将形成贯通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大能力通道,实现各区域间客货运输的大出大入。
技术装备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紧紧抓住对铁路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的技术创新项目,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在牵引动力、信息技术、提速重载技术、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均取得重要进展——
通过六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进入了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时速120公里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普遍压缩一半。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以铁道部为主导,集中全国铁路市场需求,我国铁路成功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大功率电力和内燃机车技术,实现了引进最先进技术、本土化生产、使用中国品牌、价格最低四个目标。通过再创新,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
此外,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网络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可运行5000吨以上重载列车的线路里程达到11897公里。
客货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在加快铁路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把挖潜扩能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实现了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运力支持。
1978年~2007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8.15亿人增长到13.57亿人,增长了66.5%;货物发送量由11.01亿吨增长到31.42亿吨,增长1.6倍;总换算周转量由 6438.41 亿吨公里增长到31013.31 亿吨公里,增长3.8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铁路部门在运输能力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社会效益第一,优先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铁路目前承担了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铁路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铁道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铁路改革的部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有利于保持路网完整性、有利于运输集中统一指挥、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等三项原则,大力推进铁路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了铁路管理体制创新。2005年3月,铁道部成功实施了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撤销了铁路分局,变四级管理为三级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释放了运输生产力。
实现了运输生产力布局的重大变革。全国铁路对运输生产力布局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运输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解决了我国铁路长期以来存在的运力资源高度分散的问题,运输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基本完成社会职能移交,主辅分离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将铁路物资、通信、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达到了精干运输主业和拓宽辅业发展空间的“双赢”效果。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3年~2007年,按部省协议地方及企业权益性投资约4000亿元;全路已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40个,投资总规模9600多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及其他社会投资者权益性投资约2000亿元,改变了铁路建设仅靠中央政府投资的局面。(周伟 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