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应投向五大方向
除需求放缓之外,通胀压力亦如影随形。未来既要保证粮价平稳,又要减小输入性通胀的冲击,还要适时实现资源价格改革,并积极扭转生产力成本的扭曲现象,所以应对通胀的措施已经走在“平衡木”上,即物价过高需要强制压低,而物价回调时将借机纠正资源价格,因此通胀难以在短期内回落。
祝宝良分析说,为应对通胀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叠加,美国在里根时代曾采用过供给学派政策,即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减税、放松对企业的管制,同时继续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当前,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向已同上述政策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目前财政支出已经导向民生,刚性较强,实施大规模减税的可操作性不强。
本世纪初,为帮助国内经济克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曾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大型工业项目,但这也促使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形成。
祝宝良表示,吸取当年教训,按照中央精神,当前的财政收入应集中投向农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扶持中小企业五大方向。由于中国经济未来20年内仍需靠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产业拉动,财政资金投入到廉租房建设,将是可行的思路。汪时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