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尽快出台乳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及乳品加工业产业政策,运用法规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乳品加工业落后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对于环评不达标、无生产许可证的乳品加工企业,坚决关停并转。”
日前在“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如是表示。她同时透露,发改委已紧急下发通知,停止地方新上乳品企业加工能力建设。昨天,乳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即将出台的政策中,国家可能对新建乳品企业的距离及规模等作出要求。
“2003年起乳业加工能力过剩就开始在广东及长三角地区显现,现在这个问题已扩展到全国,”广东奶协理事长王丁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各省都有过剩迹象,贵州、云南、陕西甚至新疆也开始出现过剩苗头。”
目前,中国乳制品产量大约有3000万吨,但产能却有5000万吨左右,一些省份“产能过剩40%~50%很普遍”,王丁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以广东梅州一家乳品企业为例,它有60多万吨的产能,但实际产量却只有五六万吨,这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如清洗环节,即使部分产能闲置,也需要对机器进行大约半小时的清洗,与满产没有差别。再以陕西市场为例,据统计,陕西的乳品加工能力达到每天1万吨,但实际上每天加工量就在3000~4000吨。陕西仅西安市周边50公里范围内就建有乳制品厂20多家,除本地西安银桥、西安东方、杨凌晨光外,还有众多全国性乳品企业落户当地,有关协会认为,像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50公里范围内建设1家乳制品厂是合理的。
“即使2~3年不新增产能,中国现有产能也够用。”王丁棉说。
内蒙古牛妈妈公司营销副总谢英武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很多地区都有产能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过去几年内,一线乳品企业在全国开始大规模扩张,二线企业也不甘落后,这是乳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国内奶粉价格上扬,让众多小型乳企“死灰复燃”。去年乳企从1600家猛增至2000家,新增企业主要是小企业。2007年1到10月份,乳品行业完成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新开工项目占了91亿元。新进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夺奶源,对行业正常发展秩序也构成了不利影响。
昨天,蒙牛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国家(遏制产能过剩的)产业政策对蒙牛等大企业会起到积极作用。”这种观点得到一些业内人士认同,认为对促进乳业整合也将起到积极作用。目前,伊利、蒙牛等一线企业在各地开设新厂,布点远比二线企业完善。“很多工业奶粉小企业是用最不好的原材料和最简单的方法生产。”内蒙古一家小有规模的乳企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使用较差奶源、滥用添加剂等现象也都存在,因此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在促进行业整合的同时也将提升行业产品质量。边长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