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正在成为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一个绕不开的关口,其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变化,已经并将长期改变众多产业的结构,赋予不同行业新的成长速度。其中,房地产、航空、贸易、商业、汽车、化工等几大产业因其与汇率变化关系密切,正身处汇率改革的漩涡之中。
2005年7月21日,对中国经济来说,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天。那一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场引发中国经济大变局的汇率改革自此启动。从那时起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截至2007年12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至7.3589,比年初升值超过6%,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超过10%。
回顾这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可看出,2006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3.3%,汇改累计升值幅度也不过5.5%;2007年,人民币进入加速升值期。这固然吻合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引发的基本汇率调整趋势,也体现了在众多经济制衡因素下,加速升值已经成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必然选择。
根据专家预测,为进一步缩小贸易顺差、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并控制通胀,以推动有效汇率(以贸易加权平均的,兑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升值为目标的汇率政策将在2008年产生更大的升值效应。汇率,正在成为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一个绕不开的关口,其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变化,已经并将长期改变众多产业的结构,赋予不同行业新的成长速度。其中,房地产、航空、贸易、商业、汽车、化工等几大产业因其与汇率变化关系密切,正身处汇率改革的漩涡之中。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改变了上述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汇兑损益的变化影响其经营业绩,因此对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长期利好,如房地产、航空等行业。相反,对出口行业或产品国际定价能力低的行业冲击较大。如纺织品贸易、资源类化工产品等。而汽车等行业因进口元件以人民币计价降价,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成品降价压力。
另一方面,为消除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失业、环保等社会压力,各产业还将面临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上升带来的产业升级挑战。因升值引发的新一轮商战渐进高潮。
汽车利润或受冲击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汽车业影响有多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的短期影响不是很大,但也有一些国内汽车公司负责海外业务的高层在叫苦,称升值对公司的影响正在加大,更有人指出,如果持续升值,中国汽车企业将不堪重负。
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累计进出口汽车金额529.38亿美元,高于2006年全年水平。其中进口汽车金额为20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02%;出口汽车金额为324.52亿美元,同比增长41.58%;汽车整车(发动机底盘、成套散件等)出口量同比增长65.7%。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认为,从欧洲、美国等地进口的多为高端汽车,尽管由于汇率变动,欧洲车的进口成本有所增加,但进口车的销量及售价并未受到冲击。
但一位国内汽车公司高层则告诉上海证券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短期内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尚可接受。但如果持续升值10%以上,则以目前情况来看,国内汽车出口无法赚钱。”
汇率的变动也影响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的高层告诉上海证券报:“汽车企业出口利润下降后,就开始降低生产成本。向其供货的零部件企业也被要求降价。”
“汇率变动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取决于几方面。”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告诉记者。对出口汽车的国内整车企业而言,本土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受影响较小,如其订单以美元结算,则仍然会损失5%左右的利润;本土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则视其零部件来源而定,如其零部件从欧洲等地采购、以欧元结算,而出口地为美元结算国,则其利润下降幅度更大。
对于本土整车生产企业而言,如果其多数或核心零部件采购自德国等欧洲国家、且以欧元结算,而其主要销售地在中国,则该企业利润也会被削弱。该类企业可能会压低零部件供应商价格,继而影响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
陈文凯特别指出,“对一些零部件出口企业而言,如果没有技术优势,仅为代工型企业、赚取低廉的代工成本并出口到欧洲等欧元结算国,则其受到的冲击将会相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