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我国造纸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2、我国造纸产业面临的形势
3、名词解释
附件1:
我国造纸工业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造纸产品主要进口国,产品自给率达88.7%,基本上满足国内新闻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等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我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600 家左右,生产能力约7000 万吨。2005 年我国规模以上纸及纸板企业工业总产值2622 亿元,较2000 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资产总计3228 亿元,较2000 年增长61.9%,年均增长10.1%;销售收入2546 亿元,较2000 年增长152.1%,年均增长20.0%。“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
“十五”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将纸浆、纸及纸板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为调整不合理的造纸原料结构,解决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加快造纸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 年专项规划》。通过规划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社会逐步形成了林纸一体化发展的共识。随着一批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造纸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二)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和生产快速增长,生产量增长速度高于消费量增速,有效满足了需求。2005 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为5930 万吨,比2000 年增长65.9%,年均增长10.7%,人均年消费量从27.8 千克增长为45.0 千克,超出亚洲人均消费量约10 千克,但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56.3 千克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量达5600 万吨,比2000 年增长83.6%,年均增长12.9%。“十五”期间造纸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纸及纸板总产值为2622亿元,比2000 年增长146.7%,年均增长19.8%;增加值由358 亿元增至727 亿元,增长103.1%,年均增长15.2%;利税总额由95.7 亿元增至225.2 亿元,增长135.4%,年均增长18.7%;利润总额由43.9 亿元增至123.2 亿元,增长180.6%,年均增长22.9%;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9.6 吨/人·年提高至73.4 吨/人·年,年均增长19.9%。
(三)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原料结构进一步优化。木浆比重有所提高,由19%提高至22%;废纸浆比重快速增长,由41%提高至54%,非木浆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由40%降至24%。“十五”期间通过调整,纸及纸板产品开始向适应消费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新闻纸、高档文化办公用纸、涂布纸及涂布包装纸板、牛皮箱纸板、中高档生活用纸等市场急需或短缺的产品得到较快发展,缓解了供需矛盾。中高档产品比重由“九五”时期的45%提高到60%以上。
(四)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重组力度加大,多个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省跨地区收购兼并,向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批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品信誉好、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造纸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造纸企业有26 家,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股市融资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造纸业稳定发展的生力军,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2005 年,年产10 万吨以上造纸企业90 余家,其中年产能30 万吨以上造纸企业25 家,年产能100 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7 家,行业前二十名企业的产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上述指标的比重分别为29.2%、32.6%和41.9%。“十五”期间,前二十名企业产量增加量占总产量增加量的44.1%,并呈逐步扩大趋势。
(五)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监测和对污染问题的查处力度,关停了1500 多家能耗高、污染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在产量增长高达83.6%的情况下,行业废水排放总量仅由2000 年的35.3 亿吨略增至2005 年的36.7 亿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则由18.6%降至17.0%,其中达标率由53.7%增至91.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由287.7 万吨降至159.7 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比例由44.0%降至32.4%。造纸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发展势头良好。“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的资源消耗有所降低,吨浆、纸及纸板平均综合能耗由1.55 吨标煤降至1.38 吨标煤,吨浆、纸及纸板取水量平均由139 吨降至约103 吨。由于加大了废纸回收利用,吨纸及纸板消耗原生纸浆由平均541 千克降至427 千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不合理,规模效益水平低
2005 年世界木浆厂(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20 万吨,我国拥有木浆制浆能力的企业50 余家,平均规模仅为年产10 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4 家。世界造纸企业(不含中国)平均规模为年产8 万吨,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仅为1.9 万吨,达到世界平均规模的企业只有80 余家。与世界前十位的纸业公司比较,我国前十名的造纸企业产量总计仅为其十分之一,销售额总计仅为其百分之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大型集团少、强势企业少,大部分制浆造纸企业规模过小。这种状况使得企业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限制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的提高和污染的有效防治。
(二)优质原料缺口大,对外依存度高
随着纸及纸板消费的增长和现代造纸工业产能的迅猛增加,国内纤维原料供需矛盾突出,缺口逐年增大。2005 年我国纸浆消费总量5200 万吨,其中木浆1130 万吨,非木浆1260 万吨,废纸浆2810 万吨,分别占纸浆消费总量的22%、24%和54%。国际造纸工业纸浆消费总量中原生木浆比重平均为63%,而我国木浆消耗中国产木浆比例一直仅为7%左右。从进口依存度看,2005 年我国进口木浆759 万吨,进口废纸1703 万吨,进口木浆和进口废纸占原料总消耗量的比例由2000 年的22.6%提高到40.8%。若将进口商品木浆、废纸折合成纸和纸板再加上直接进口的纸和纸板,我国2005 年5930 万吨的总消费中约47%要依靠进口,影响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林纸一体化发展虽已形成共识,但仍属于起步阶段。
(三)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造纸工业不合理的原料结构和规模结构以及较低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了我国造纸工业的水、能源、物料的消耗较高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就吨浆纸综合能耗和综合水耗来看,国际上先进水平为吨浆纸综合能耗0.9~1.2 吨标煤,综合取水量35~50 立方米,我国除少数企业或部分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企业吨浆纸综合能耗平均为1.38 吨左右标煤,综合取水量平均仍处于103 立方米左右高位。
2005 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36.7 亿吨,约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0%,COD 排放量159.7 万吨,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COD 排放总量的32.4%。其中草浆生产线有碱回收装置的产量仅占草浆总产量的30.0%,草类制浆COD 排放量占整个造纸工业排放量的60%以上,仍然是主要的污染源。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依然很大、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四)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
“十五”期间,除了部分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木纤维制浆技术及装备已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外,我国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制造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国内造纸企业与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企业未能成为研发的主体,产、学、研、用未能形成合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很弱。制浆造纸技术装备研究主要以非木浆为主,装备制造业目前仅能提供年产10 万吨漂白化学木(竹)浆及碱回收成套设备,年产10 万吨以下文化纸机以及年产20 万吨箱纸板机等中小型设备。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大型先进制浆造纸技术装备几乎完全依靠进口。
(五)外资利用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十五”期间,外资企业进入我国造纸产业,促进了结构调整、产品优化、管理水平提高,并缓解了资金压力。在当前我国木浆等造纸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而国内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大型造纸企业仍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仍应合理利用外资,鼓励外资与中国企业共同在国内建设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鼓励外资企业从国外进口木片原料在国内制浆,加快淘汰小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防止出现垄断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