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应对低通胀
治理通胀时,必须把握几条原则:第一,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第二,确保城镇中的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准不下降;第三,不能进一步拉大已有的城乡差距
殷剑峰:既然我们既不太可能遇到需求拉动的全面通货膨胀,也不太可能发生成本推动的全面通货膨胀,那么,针对物价上涨或者“通货膨胀预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就需要非常小心了。
例如,就加息政策而言,在食品价格上扬已经给居民造成生活压力的情况下,鉴于中国的按揭贷款均为浮动利率贷款(同美国不一样),加息不仅提高了新增按揭贷款的月供,而且会提高所有存量借款购房者的生活成本。虽然每次加息对按揭贷款月供的影响只有几十元或几百元,但随着2004年以来的多次加息,终有一天会让一部分人进入入不敷出的状态。实际上,针对目前的食品价格上扬,我们更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
总之,在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支撑下,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增长要快于总需求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通货膨胀至少不应该成为宏观经济关注的首要焦点。相反,我们更应该将就业、收入分配以及金融改革等问题摆在首要位置。
谈儒勇:控制通胀,必须从源头抓起。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源在于肉禽蛋等农产品由于种植面积、自然灾害及饲养种植成本的提高而发生价格上涨。在治理通胀时,必须把握几条原则:第一,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第二,确保城镇中的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水准不下降;第三,不能进一步拉大已有的城乡差距。
在以上原则下,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办法来解决通胀:
首先,对农业进行补贴,提高农民种粮及饲养牲畜的积极性。我们不仅需要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更需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给予农民补贴。通过补贴,可以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降低农产品的价格。这样做既可以不损害农民的利益,也确保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不受影响。
其次,为了降低通胀的危害,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发放食物券的形式给予城市中的困难家庭以补助。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推行以农赈工的政策,现在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因此,应把三农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甚至可以考虑损害一部分工业的利益来支持三农。从这个层面看,如果物价上涨幅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并且广大农民从物价上涨中获得的好处大于损害,则我们乐意看到这种上涨,政府应乐观其成。(宋薇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