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帆/摄王晓莹/图曾经引人关注的国内民营油企“打包”出售给外资企业的事件,最终还是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结束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有几家资质不错的民营油企或被外资并购,但大多数民营油企仍然在国内、国际两方巨头企业的夹缝中维系着。“打包”出售只是民营油企一次集体性强烈表态,其目的只是希望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而非真要投弯TD
“打包”出售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6月,传出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80多家民营油企欲“打包”出售给外资的消息,对象是包括壳牌、BP、美孚等在内的外资石油巨头。
这些民营油企有些拥有油库、有些拥有加油站、有些从事油品运输、有些则做“地炼”。如果分开各自出售,竞争力下降可能使每家都售不出高价。“打包”在一起之后,就相当于占据了石油产业链的一小段,增加了与外资石油巨头谈判的砝码。
6月28日,9个国家17家外资公司在北京召开“亚太石油商大会”,中国29家民营油企应邀参加,共同商讨民营油企集体出售的一系列事宜,民营油企欲“打包”出售一事获得证实。
据了解,欲收购中国民营油企的外国石油公司来自英国、美国、韩国、俄罗斯、荷兰、印度、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公司有17家,包括壳牌、BP、卢克、SK等国际石油巨头。而出席大会的29家民营油企则来自辽宁、广东、浙江、黑龙江等民营加油站比较发达的地区,且这些民营油企拥有的加油站、油库、码头相当有竞争力。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商会石油委”)会长赵友山透露,外资石油巨头准备了100亿美元的巨款收购中国的民营油企,且3亿美元的订金已经到账。
据悉,中商会石油委曾在写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中说,民营油企捆绑外卖已成燎原之势。
但赵友山14日向记者透露,目前仅3家已经签订出售合同,其他则停止了谈判。
“威胁能源安全”言过其实
按照中商会石油委的最新统计,中国现有石油批发企业中民营等社会批发企业占全国总量的33.4%,民营等社会加油站占到全国的56.3%;销售石油总量约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1/3,民营油企仓储能力3000万吨,码头吞吐量在2500万吨;石油批发和零售行业从业人员达100多万。此外,目前地方炼油厂的炼油产能也有相当规模,据粗略估算,现在地方炼油厂的产能大体上能达到上千万吨。
有相关人士分析,如果这些民营油企“打包”出售趋势蔓延的话,中国石油行业国资、民资、外资“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能演变为国资、外资“两强相争”,前者的竞争压力将显著加大,或将威胁中国的能源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则表示,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油企拿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说事,未免言过其实。邓郁松说,中国的石油行业比较特殊,市场竞争的因素和其他行政性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问题是目前哪个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也持相同的观点。董秀成对记者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趋势。“淘汰掉一些产能落后、安全性不高的企业,对中国石油市场的长远发展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