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 东部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 -中国药监部门可直接查封问题药厂 全国仅4家网站有权在网上卖药 -两市今平开 沪指开盘后突破4700点 上半年A股市场筹资额增4倍 -企业持股同一保险公司不得超过20% 去年保险公司赔付超1400亿 -中国投入88亿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中美食品药品安全合作框架公布 -民政部:城市低保对象月补最低增15元 100多亿补助农村困难居民 -湖南永州遭受严重旱灾 双热带风暴影响福建 安全转移26万多人  -地方炼油厂上调成品油批发价 产能占全国30% 民营加油站断炊  -全国各地银行开始收紧个人房贷 暂停二手房按揭 刺激二手房成交 -央行高度关注价格传导 防止物价全面上涨
中国制造成美媒体攻击目标 消费者信任度至极低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自从6月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中国制造牙膏安全警示后,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格外敏感。如今,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已结出恶果。美国左格比公司8月份的消费者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已降至极低水平。

逾八成消费者关切

《左格比美国消费者报告》本月聚焦“外国进口产品问题”,实际主要针对中国产品。该报告共访问了全美4508名18岁以上成年人,有82%的被访问者对从中国进口产品表示“关切”,只有18%人不受影响。虽然有69%的人表示他们对非食品类的中国产品仍有信心,但59%的人对中国食品不再有信心。

有关调查问卷的其他问题,有63%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抵制中国制造产品的行动;约49%的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购买中国产品;43%的人表示他们不太想或完全不想再买中国产品;而53%的人承认,很难做到完全不买中国货。

贸易保护趁机抬头

媒体对中国产品的一致攻击,迎合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趁民众对中国制造产品产生恐慌心理之际,美国贸易保守派极力推销“本土制造”。《左格比美国消费者报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回答这一问题时,72%的人不认为美国大肆宣扬中国食品问题是为了刻意破坏中国产品的形象。在被访问者中,88%的人更愿意买美国制造的产品,约33%的人愿意多付最多10%的钱买美国产品,46%的人为此愿意多花10%-25%的钱。

成功掩盖自身问题

也有分析认为,FDA近期积极扮演抨击中国的角色,并引导美国舆论,一大用心是转移自身的问题。美国专栏作家海明发表长篇文章指出,FDA的问题其实很多,例如公开允许给牛注射荷尔蒙和抗生素,在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钠,允许在常用药品中添加许多有害的化学成分等。但通过指责中国产品,FDA成功地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汽车也受牵连

美国人对中国产品的担心似乎已经不局限于现在,对即将到来的产品也忧心忡忡。

这次调查还特别关注中国产汽车。报告认为,中国将是继德国、日本、韩国之后又一个对美出口汽车的大国,这个浪潮可能明年就会出现。但调查显示,77%的人相信中国汽车会比其他进口汽车便宜,分别有70%和71%的人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汽车在安全性、质量方面肯定不如其他生产国,85%的人表示不太会考虑买中国汽车。

近来,美国媒体对中国产品安全性的持续炒作已经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中国制造”一定程度上成了不安全产品的代名词。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做了相关澄清,并严惩了确实有问题的厂商,但这些积极举动并没有引起美国媒体的注意。如果这股攻击中国产品的浪潮不能及时被遏制,对中美长远贸易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驻美记者 沈月明 (本报今日洛杉矶电)

来源: 新民晚报

相关文章:
瑞典人:“中国制造”已经不可或缺 两国应强强联合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刺激"中国制造"出口价格走高
全球首部"不断电"的光能手机在中国制造
英国广播公司:中国制造成英国消费繁荣的支柱之一
奢侈品牌拒绝在中国制造:会被认为廉价或假冒
龙永图:中国制造缓解发达国家通货膨胀
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有望实现“中国制造”
京沪高铁有望在年内开工 80%以上中国制造
上海华交会落下帷幕 “中国制造”仍辉煌
经济观察:我国力促"中国制造"转向"绿色制造"
全球期盼中国提升消费 "中国制造"进了哪些商店
"中国制造"进了哪些商店 高档商场依然难见踪影
图片新闻:
外资首获国内煤炭开采许可 开发年产430万吨山西大宁煤矿
强热带风暴帕布逼近浙江 浙沿海8日起有暴雨 或正面袭击厦门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