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战场而是市场!”
上世纪90年代,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下决心向世界敞开大门,就在街头张贴出上述这句颇具诱惑力的标语。看起来,这句标语正变为现实。
浙商计划在越南抱团
最初,浙商依靠边境贸易中“小打小闹”的边民互市形式起家,凭借“蚂蚁搬家”式的积累掘到了“走出去”之后的第一桶金。如今,怀有“四千精神”的浙江商人深入到越南以及东盟经济的各个层面。
上海华辰隆德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辰隆德丰”)是来自浙江台州的企业,就尝到了越南开发的巨大甜头。
据华辰隆德丰一位内部人士介绍,2001年,公司在越南广南省独资设立了高新技术水产饲料企业——华辰饲料(越南)有限公司,产品畅销越南市场。如今,该公司在当地开始涉足工业园区开发,总资产规模20亿元人民币。越共总书记农德孟、政府总理潘文凯曾先后到该工厂进行视察。
去年底,经过12年的艰难谈判,越南终于拿到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入门卡,成为WTO第150个正式成员。越南将从2009年1月1日起开放电信、金融、银行、证券和商品流通等服务贸易市场。并将在入世后5~7年,把商品的平均关税由现在的17.4%下调为13.4%。
对于浙江企业而言,这是大规模奔赴越南投资的积极信号。近日,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温州工作委员会(下称“上海温州商会”)为旗下会员企业牵线,与越南友好合作城市展开商业合作。浙江台州商会已经奔赴越南,考察过当地市场,为“走出去”探路。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越南的浙江人正在筹备越南中国浙江企业联合办事处。该办事处的设立主要是为在越南的浙江籍企业、准备到越南投资考察的个人和企业服务。
浙江小商品的南下通道
广西与越南最大的经济开发区芒街仅一河之隔。浙江省工商局2006年公布的一份浙商在广西投资情况调查显示:边贸市场成为浙商掘金的重地。据调查,约21万浙江商人在广西投资创业,其中从事边境贸易的浙商有2万多人,每年出口到越南的交易额达到20多亿元,其中60%以上是浙江产品。
位于中越边境的东兴市为浙商进入越南、泰国等东盟市场建立了前哨基地。在这里,浙江商人批发和零售布匹、家电、五金、建材等商品。目前,浙江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永康中国五金城等专业小商品市场提供的丰富货源,为越南等东盟市场添加了商业活力。
当地首家大型专业市场——东兴轻纺城,是绍兴中国轻纺城在这里设立的一个分市场。该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120家经营户中85%以上来自浙江,年营业额稳定在20亿元。每天,从经营户的老家——绍兴过来,满载货物的货车驶进市场,架起了绍兴轻纺城和东兴轻纺城之间商品流通的桥梁。而在广西另一个边贸城凭祥,当地第一家五金城就是由永康商人创办。
显然,来自浙江的这些商品,价格优惠,品种繁多,对于产品需求层次偏低的越南等国具有诱人的吸引力。在浙商走出去的同时,越南政府也主动示好,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杭州市分会获悉:中国现已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8月10日,杭州市贸促会将与越南国家工商会联手举办“越南-杭州商务洽谈会”,推动中越两国在投资和经贸领域的全面合作和深入发展。
风险依然不小
《纽约时报》评价称,2005年越南的经济增速亚洲第二。越南经济发展水平比中国落后约20年,改革开放晚10年,但入世只比我们晚5年。越南复制中国道路,比中国摸着石头过河要顺利得多。
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中融集团一位高层昨天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的发展新阶段。
不过,市场人士指出,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浙商从事边贸生意,也需直面一些困难。比如,浙商在跨境投资之前,如何适应和熟悉当地的政策、法律、人文、地理知识,以避免水土不服。比如,市场远离浙江,运输半径过大,导致运输成本过高;边贸竞争相当激烈,低价血拼时而发生等。
越南浙江商会会长邹青海是一位在越南经商已达10多年的“老越南”。他曾向媒体解释,在越南,个人是不能做进出口生意的,除非你在边境开一个店,然后利用代理点去越南销售。在越南市场取得成功的一个要素是培植一个当地合伙人,同分销商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如今,每年奔赴越南考察的浙江企业很多,由于并不了解“真实的越南”,部分企业遭遇困境。
以越南矿产资源开发为例,根据广西东盟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越南中部的青化省、北部的太原省和北江,矿藏量极其丰富,约占越南矿产资源的65%以上,可开采约50~100年。援引邹青海曾对某媒体的说法,去年初越南中央整顿地方开矿,中国民间资本仓皇撤退,粗略估计亏损不下5亿人民币。“我们有个说法,100个中国商人到越南开矿,85人考察后放弃,留下来的5人亏、5人平、5人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