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涨声四起,领涨者非贸易顺差莫属。前五月,贸易顺差如脱缰野马,狂奔不止,总额至八百五十七亿美元,同比增百分之八十三。钱多了,是中国经济“成长”的一个佐证,却也带来成“涨”的烦恼。
于外,美欧等贸易伙伴最喜欢且最擅长拿“不平衡”说事,贸易顺差无疑成为其对中国施压的最好借口。随着顺差的激增,美欧对华要价水涨船高,从取消“不公平”国内补贴到人民币大幅升值再到扩大市场准入,胃口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其对华贸易制裁日益频繁,手段愈趋强硬。
于内,长期的巨额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膨胀,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倍增,宏观调控处处受制。
这些,无一不是贸易顺差“惹的祸”,与中国以往过度鼓励出口、产业结构过于集中在中低端等相关。但若将祸因完全归结于中国,确实也有失偏颇。
事实上,中国进出口失衡仅仅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缩影,也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当前,鉴于中国要素价格的相对低廉,不仅美欧等国在华大量投资设厂,而且日韩等国也将生产能力转移至中国,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外企驱动型的出口增长很难遏制。
再看占中国贸易顺差很大部分的中美贸易顺差。当前,美国已完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中低端产品基本已退出生产领域。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得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中低端产品,满足国内民众寅吃卯粮式的消费。因此,只要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格局不改,其庞大的贸易逆差就难以消除,只是逆差来源国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中国而已。
虽然顺差陡增非中国一方之过,但天天被人拿着当筹码“漫天要价”,也不好过。特别是不平衡导致的贸易摩擦加剧,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甚相符。
为了消除成“涨”的烦恼,中国做出了诸多努力,“奖入限出”是个中要义。
目前,中国官方对于“奖入”的支持力度空前。除了广泛利用广交会、信贷支持、双边优惠贸易安排以及进口便利化、降低进口关税等措施鼓励企业大量进口外,由政府出面组织的采购团在国外单次采购金额亦屡创新高。
“限出”方面,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限制类目录,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大范围调整出口退税等重拳频出。即将于七月一日起实施的出口退税大调整更是涉及两千八百三十一项商品,占海关税则总商品数的三成七,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当前的问题是,凭借自我约束,中国固然可以“人为”地减少出口。但增加进口,却不是中国自己能说了算的。贸易总是双向的,有出才有进。如果美欧等国一味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对中国真正想买的东西太过吝啬,贸易平衡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将微乎其微。中国还将在经济成长和贸易顺差成“涨”中痛并快乐着。(记者 俞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