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新税法实施在即 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群体变脸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除了两栋拆了一半的宿舍楼,周边已经是一片废墟。这里是广东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经历了近30年风雨之后,这家企业正在成为历史。

太平手袋厂是珠三角 “三来一补”企业的缩影。在一批企业关门歇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三来一补”企业正试图转型为“三资”企业。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在2008年实施,此时,中国加工贸易也在经历一场大调整。在加工贸易禁止类名单上,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消耗型加工贸易的名单正在拉长。

生与死

1978年8月30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标语还残留在东莞的大街小巷,港商投资的太平手袋厂在当地虎门地区成立了。这个厂子成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形式的企业。

“三来一补”一般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太平手袋厂与当地签订协议,港商以设备投资,引进原材料,保证产品出口,并向当地缴纳一定的工缴费(即加工费),设备以部分工缴费折价方式在一段时期后归当地所有。这也成为早期“三来一补”的主要模式。

由于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租金,顺应了当时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形势。通过合作,外商只是在内地开设一个加工车间,方式灵活,负担轻,利润又丰厚。“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盛极一时。在顶峰时的2002年,仅东莞在册的“三来一补”企业就达1.2万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太平手袋厂在1996年就已关停。

2002年开始,东莞的该类型企业数量逐渐回落。东莞市工商局着手推动“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当年新增“三来一补”企业大幅减少,转型企业越来越多。

为控制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企业进入,过去不设门槛的“三来一补”在注册时也有了规矩。如今在虎门,外商投资规模有明确规定,租赁厂房要求100万美元,买地建设则要200万美元。

一些“三来一补”被直接扫地出门。在深圳宝安区,去年前10个月,该区126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被淘汰,其中绝大部分是“三来一补”企业。

与此相关的是,去年9月,国家有关部委连续两次发文,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项目至804项。此举曾令珠三角“三来一补”企业极为震动。香港贸发局广州办事处去年就此调查发现,仅东莞一地就有1000家来料加工厂可能因此关停。

今年4月,该目录上的商品名单再次增加。

转型

一次新的转型高峰正在来临。

虎门大宁村的富士高电业制品厂负责人谭炳基,近来就在考虑将该厂转为独资。

成立于1987年的富士高电业厂,以生产电脑配件、人造革包袋为主。与该厂同属一香港集团的另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中名电子有限公司,早先已转型为外商独资企业。

据称,富士高电业厂最初投资仅100多万元港币,如今年营业额超亿元。该厂与中名电子公司连年获得广东省出口超亿元来料加工企业称号。

但人民币不断升值,给企业出口带来很大压力。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日渐庞大,而作为“三来一补”企业,富士高电业厂并没有内销权。

“企业正是看中内购、内销权,才纷纷转型的,”东莞外经局办公室副主任赖志宏说,“出口转内销的话,成本就陡然增加了。”

“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上的商品越来越多,也让谭炳基担心。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目录中,就有富士高电业厂生产电脑配件的许多原材料。

5月31日,本报从东莞市外经局获悉,今年以来又有684家“三来一补”企业转型为“三资”。在虎门,“三来一补”企业现只有300多家,而最多时曾有800多家。今年前5个月,该镇没有一宗“三来一补”注册记录,去年全年也仅3宗。

据悉,东莞“三来一补”企业目前已减至不到7000家。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将可能加速这一进程。

今年3月,《企业所得税法》通过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内外资企业将于明年起正式实行两税并轨后的统一税率。

“三来一补”企业虽然由外商投资,但其注册时仍是内资性质。他们往往采取与村、镇合作方式进行,这使得外商只要与当地搞好关系,各种费用缴纳就大有文章可做。与一般外资企业仅征缴15%的所得税优惠相比,名义为内资的“三来一补”企业反而能得到更大优惠。

东莞最初针对“三来一补”的企业所得税,采取减去企业各项费用成本后进行核算。许多“三来一补”企业利用核算的漏洞,做大成本从而偷逃税费。据统计,东莞2001年平均每家“三来一补”企业每月缴税仅1500元,还不如一些个体户。

2002年,东莞开始实行《“三来一补”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暂行办法》,企业应缴税按其上报的成本费用核定。由“核算”变“核定”,一下子令“三来一补”企业税收普遍增加1倍,有的甚至增加4-5倍,一度在“三来一补”企业中造成恐慌。

随着税费征缴方式的日益完善,“三来一补”企业的操作空间日益缩小,外商开始着力向“三资”转型。

而依据 《企业所得税法》,在2008年之前设立的部分外资企业仍可享受过渡期税收优惠政策。

功与过

“当年的外商都是赚了大钱的,但是他们带来了人流,繁荣了经济,带动了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的大发展。”虎门镇外经办一位人士说。

1978年,太平手袋厂冒着风险实行计件工资,工人主动通宵达旦地加班。“那时候很多人要走后门进厂。”太平手袋厂原厂长唐志平说。当时国内学徒工每个月工资仅28元,进太平手袋厂后就能拿到100元。

其时,东莞还只是一个农业小县,1978年生产总值6.1亿元,人均仅553元,被认为是广、深之间的一块空白地带。

如今,在太平手袋厂所在的虎门镇解放路,当年的农田已经成为繁华的街市。这个靠“三来一补”起家的小镇,连年位居全国百强镇之首。东莞年生产总值达到2624亿元(2006年),更吸引了数百万外来务工者,一个繁荣、发达的大城市已经形成。而整个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制造业的基地。

有意思的是,“三来一补”至今在法律上还是一个“黑户”。“三来一补”早已从最初的合作贸易形式,悄悄转变为一种企业形态。但我国法律从未对其予以确认,致使其在诞生近30年后仍是非法人实体。

随着税费征缴方式的日益完善,“三来一补”企业的操作空间日益缩小,外商开始着力向“三资”转型。(本报记者 魏黎明)

来源: 经济观察报

相关文章:
泛珠三角区域跨省务工社保将可转移接续
《泛珠三角区域能源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十大合作领域
《泛珠三角城市投资促进机构合作宣言》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泛珠三角现代物流发展合作协议》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十一五”专项规划》全文
《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2006-2010年)》全文
争夺经济舞台中心 “长三角”已跑赢“珠三角”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