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中国首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示范区铁西工业区挂牌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新华网沈阳6月9日电 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命名沈阳市铁西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9日正式揭牌,从而使铁西成为中国首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铁西工业区的重新崛起,宣告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进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时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说:“铁西的经验对其他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海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财团对铁西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十分关注。9日上午,中石化、中石油与沈阳鼓风机集团签订组建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北方重工集团与德国维尔特集团控股公司的子公司、法国NFM技术公司签订并购框架协议;三一重装集团与铁西区政府签订投资建设煤炭综合开采装备产业基地框架协议等。

美国基石基金总裁霍玛丽说,铁西工业区的发展引人瞩目,我们公司愿意以我们的资金和国际经验将铁西的装备制造业推向世界领先水平。

铁西工业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以机械工业为主体,涵盖机床、重矿设备、通用机械、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多个工业门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享有“机床之乡”“共和国装备部”之美誉。中国第一台车削普通机床、第一台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等数百个中国第一在这里诞生。然而进入市场经济后,铁西老工业基地优势一度丧失,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全区3500多户工业企业,有五分之四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达90%,负债总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给铁西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2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借鉴世界工业发展的经验,作出了将铁西区与国家级开发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决策,整合后的铁西辖区面积由40平方公里扩大到128平方公里。铁西区政府区长李松林介绍说,铁西老城区的214户企业整建制搬迁至经济开发区内,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兼并重组,以建设承接世界装备制造业转移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据悉,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了占地7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厂区。这个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9位的机床集团,2006年生产数控机床1.5万台,今年将生产2万台,居中国第一位。

经过5年的调整改造,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目前已建成企业189户,涉及装备制造的六大门类、100个系列,近千个品种。数控机床等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这里有44个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18种产品列国际前10位。(记者 姜敏 黄芳)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让老工业基地变得更美 沈阳投入百亿元建设生态新城
温家宝:中国欢迎韩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
财政部解读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问题
历史欠税豁免 东北老工业基地渴望再腾飞
财政部解读豁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历史欠税问题
胡锦涛: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务院批准豁免历史欠税
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 56项配套措施促中部崛起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