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南与广东接壤于大庚岭和九连山,东与福建相接于武夷山,向西经罗霄山脉与湖南相连。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4254万人。
江西井冈山
(一)基本省情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奇秀险峻的自然景观和深远悠长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丰富的自然资源。江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具在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铜、银、铀等1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1位,钨、金等21种居第2和第3位,金、银、铜、钨、铀、钽、铌被誉为“七朵金花”。江西全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其中可开采装机容量610万千瓦。江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流入珠三角的东江源头就始于赣南的三百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江西山色葱郁、风景秀丽。全省森林面积1.43亿亩,森林覆盖率63.1%,列全国前茅。有庐山、井岗山、三清山、龙虎山、三百山、仙女湖、梅岭、龟峰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鄱阳湖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西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批享有盛誉的名胜古迹。南昌、景德镇、赣州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红色的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创下了许多“第一”:“第一枪”在江西打响,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江西创建,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在江西诞生,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江西迈出,1934年,中央红军由瑞金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后的2001-2003年,江西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年均增长10.8%。这三年中,全省GDP由2003亿元提高到2830亿元,财政总收入172亿元提高到2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48亿元提高到138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05亿元提高到9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04元提高到923亿元,城镇居民人无法可支配收入由5104元提高到69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35元提高到2458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3011元提高到4755元,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由24.2:35:40.8调整到19.8:43.4:36.8。
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初步建成。近三年是江西历史上交通建设力量最大的时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420公里上升到2003年的1038公里,今后三年内还将超过2000公里。铁路、机场、水运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井冈山等地建有机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已有通往香港、新加坡的航班,即将开通到日本东京的航班。
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江西在发展中着力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优质、廉洁的政务环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文环境。坚持不懈打造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的环境品牌,迈上开放型经济新台阶。三年内全省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翻了两番,2003年达到16.46亿美元,居全国第9位、中部地区第1位。省际间的歙和与交往也日益扩大,2003年有700亿元省外资本投入江西。泛珠三角区域是江西主要的合作地区,江西利用外资的近60%来自港澳。江西现有450万人在省外务工,其中一半以上在珠三角。香港是江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江西最主要的出口贸易转口市场,江西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面向香港。
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壮大支柱产业、办好办精工业园区、深化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工业化进程。2003年江西工业增加值达到849亿元,增长18.4%,是多年来的最高增幅。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0%,近三年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在工业化带动下,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每年有近90万农民进入城镇,2003年城市化率达到34%。
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江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丰富。全省耕地面积3200万亩,粮食产量一般都在1500万吨以下,而且一直净输出,最高年份粮食外销超过15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