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世界杯刚刚闭幕,处境难堪的中国足球已开始多方寻找自救对策。今天上午8时,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率领包括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韦迪在内的10多名司局级干部,浩浩荡荡开赴位于北京市西北远郊区的人大附中三高足球训练基地进行调研。刘鹏表示,在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近乎坍塌的今天,“三高”的办学和训练模式指出了一条振兴中国足球发展的道路,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却对“三高”的发展前景表示忧虑。她说,在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即使“三高”在“体教结合”的尝试中有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仍有被裁撤的危险。
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体系必须重建
正如足管中心主任韦迪今天所说:“在世界杯赛刚刚结束之际,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专程来到人大附中三高足球训练基地进行调研,表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希望就在青少年身上。这也意味着,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抓好青少年足球工作是首要任务之一。”
不过,抓青少年足球与抓好几支“国字号”相比,前者在短时间内很难抓出成绩。
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几乎已全面崩溃,刘鹏坦言:“从整体而言,现在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都出现了困难。因为时代发展了,大多数家长都不再愿意送孩子练体育,让孩子往运动员方向发展。相对来说,其他项目虽面临着困难,却仍有改革的余地,而中国足球,连改革的余地都没有了,而是需要重建,因为整个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坍塌,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已近枯竭。”
如此严重的现实状况,也使得国家体育总局意识到,“要改变中国足球的落后局面,非得把‘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口号落到实处不可”。
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却远离足球,刘鹏认为,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孩子练体育的成功率大概只有10%左右,如果孩子练体育没成功,又耽误了文化学习,长大后找出路很因难,还有多少家长愿意培养自己的孩子当运动员呢?”
但要既保证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质量,又保证体育专业训练,这对于眼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刘鹏表示:“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孤立在社会主流的教育体系之外的,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经费、办学条件等有硬性要求,但体育系统的教育力量实际上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系统的资源水平的。同时,又有多少优秀的教师愿意到体育学校任教呢?结果就是,练体育的孩子本身学习成绩就不好,再加上接受文化课教育的条件有限,很自然就陷入到文化课水平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中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足球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也一并被市场化,原有的以业余体校、体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短期内迅速瓦解。事实证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工作并不可能借助市场化手段实现大发展,“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盈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的足球学校曾经一哄而上创办了几千所,随后又几乎全部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刘鹏表示,各种原因叠加,导致足球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各个项目中,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迅速坍塌的一个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