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十二渠
《西门豹治邺》,是太史公司马迁《史记》里的经典名篇。
魏文侯时,西门豹担当邺令。他走马上任,访贫问苦,百姓皆云:“是给河伯娶媳妇,才搞得我们这儿民穷财尽。”
西门豹问怎么回事?都答:“邺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赋敛百姓几百万,只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剩下的都被他们和巫祝瓜分了。到为河伯娶媳妇时,女巫遍查小户人家,遇到漂亮女子,就说‘这女子适合当河伯的媳妇’。为此,能跑的都跑了,以致城里越来越空荡,百姓越来越穷困。”
西门豹说:“到时,希望三老、巫祝都到河边送送新娘,我也会去送送这个女子。”
到给河伯娶媳妇时,在河边,西门豹认为所选女子不够漂亮,回头对三老、巫祝等人说:“先麻烦大巫婆你禀报一下河伯,说要再找个漂亮女子,迟几天送去。”
于是,大巫婆被投入河中。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大巫婆为什么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那就叫她的弟子去催催吧!”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还不回来?再派一弟子去催催!”
如是者三,西门豹又说:“她们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还是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吧!”
结果,又把三老抛入河中。
西门豹又严肃地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那就请廷掾与豪长去催催。”
至此,“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从此以后,邺地的官吏和百姓,再也不敢重提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于是,西门豹发动百姓凿渠灌田,《史记》曰——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不想再干)。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怨恨于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
《史记》还曰:“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横穿御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渠至御道,合三为一,架上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放弃了并渠计划)。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止)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而今,在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北丰村与南丰村之间、西门豹祠之南,“西门渠(今又名幸福渠)”依然横穿驰道——今日中国的南北大动脉:107国道、京广铁路等。
“西门十二渠建成后,邺地遂成当时中国的富庶之区。”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得志先生说,“此后,魏国的史起为邺令,继而修浚;曹操在邺,在西门渠的基础上修筑‘天井堰’,重建邺地灌区。再后,东魏天平年间重新修浚,曰‘天平渠’。而今,其名‘幸福渠’。因为都是在西门渠旧渠道上修浚或重新开凿扩建的,是故百姓还称之为‘西门渠’。”
曹操在邺之前300多年,西汉司马迁时,西门发式,不可更易;曹操在邺之后100多年,后赵“西门豹祠殿基记”上刻画西门豹像,铭西门豹为“圣人”。
曹操新来乍到邺地,遗命其墓与当地百姓心中的“圣人”为邻,不占耕地,无疑是曹操“西门豹情结”的一个侧面。
以西门豹信仰为纽带,曹操入乡随俗,与邺地百姓打成一片——曹操“西门豹情结”,不远政治诉求。
当年西门豹在邺地发动百姓,凿渠灌田,使邺地百姓安居乐业,让曹操产生了浓浓的“西门豹情结”。图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西门豹祠南的西门渠渠首遗址。
首席记者 于茂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