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名称:2009,谁让“中国不高兴”
关键词:圆明园兽首 中国不高兴 迪士尼 2012
入档理由:2009年,触发网民热议甚至怒火的文化事件着实不少。年初,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引发轩然大波,买家蔡铭超“拒付”使得相关讨论范围更广。尽管有炒作嫌疑,《中国不高兴》一书出炉后,还是赚足了眼球和腰包。临近年底,灾难大片《2012》引发观影热潮。尽管片中实际上仍是美国人主导行动,还是有人慨叹:终于轮到中国拯救世界了。
2009年初,佳士得拍卖圆明园流失海外鼠兔首铜像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发范围广泛的大讨论。在一些专家看来,圆明园流失文物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关注,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圆明园文物已成为国人“屈辱感”的符号,凝聚了复杂的民族情感。这一点在今年稍晚时候乾隆玉玺拍卖事件上,再次得到了印证。
2009年,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重新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对于“民族主义”的讨论。有评论指出,《中国不高兴》是一次成功地借用民族主义名义的商业营销。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本无可厚非,但举着所谓爱国旗帜的非理性言语,未必没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沈丁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表示,这本书的观点只会使中国人更加愚昧。在一片指责中,《中国不高兴》取得了不俗的销量,这一点肯定是几位作者所乐见的。
迪士尼将落户上海的消息,同样备受关注。抛开经济意义不谈,不少人对“美国文化侵略”表示了担忧。学者司马南撰文疾呼,“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那里去啦?”有评论指出,相比西方文化在中国的面面俱到,中国文化在西方基本上还只是蜻蜓点水的性质。如何真正平衡文化逆差,逐步使中国文化发挥与国际地位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的影响力,值得深思。
2009年即将结束之际,一部商业包装的进口大片再次挑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灾难大片《2012》一票难求,“中国元素”是卖点之一。尽管依然是美国人主导世界拯救,但对看多了西方影片里中国贫弱形象的观众来说,已然相当满足。毕竟,“其他国家都完不成”的大“方舟”,是咱中国人造的!对此,有学者称,民众对该片的亢奋表现表明,中国人自我膨胀的心态愈来愈厉害。亦有人指出,这种亢奋只是“民众朴素的情感”,影片本身与政治也没有联系。
从各界评论来看,多数人对影片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中国元素”不过是电影的调味剂,片方为市场制造噱头无可厚非,观者亦不用太过紧张。娱乐就只是娱乐,别吓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