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名称:2009 那些离去的身影
关键词:大师 去世 季羡林 任继愈
入档理由:每到年末,总会有一些盘点让人心情沉重。今年离开我们的文艺界大家是梁羽生、李文华、季羡林、任继愈……这一长串名字,将铭刻在后人心中。
这一年的1月,与金庸、古龙并列的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驾鹤西去。在“封刀”隐居近三十年后,这位武侠大家终于能够彻底告别江湖的是非。在悉尼小规模的丧礼上,好友金庸在敬献的花圈上写道:“悼梁羽生兄逝世/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罹患喉癌多年的相声大家李文华,在初夏的5月悄然离去。在相声并不景气的当下,“永葆工人本色”的李大爷,虽则久已不能登台演出,仍然被观众怀念,各方悼念者众多。甚至有评论说,“李文华带走了相声界最后的库存,人间从此无相声”。
2009年7月11日,“国丧二宝”,任继愈、季羡林两位重量级的学者相继离世。媒体密集报道的同时,亦有小小缺憾——曾出现了“重季轻任”情况。幸而这种局面并未持久,即得扭转。有评论指出,与季老相比,任老在“国学”方面的著述,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涉猎范围极广,在哲学、宗教、文献学等好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建树,其渊博学识,在当今学界,罕有其匹。
作为温家宝总理数度探望的长者,季羡林先生更为公众所熟悉,悼念活动之丰富自不待言。遗憾的是,在季老生命最后时刻,发生了一些令人寒心的怪事。自08年开始的“盗画”风波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及至其子季承终于得见老父,一家三代重享天伦之乐,相关事件所引发的风波才趋于平息。不想几个月后,才见了小孙子没几天的季老便仙去了。在其遗体告别仪式上的“白衣女子事件”,则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曾引发热议的季老遗产事件。巴金曾发出“寿则多辱”的感叹,季老先生的晚年,亦颇不宁静。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于当地时间10月26日晚,因肾衰竭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89岁。作为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唐德刚留给后世的主要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 口述历史》《袁氏当国》等。此外,这位胡适的得意弟子还创立了能够解释中国社会转型规律的“历史三峡”理论。
95岁的杨宪益于11月23日因淋巴癌在北京去世,人们将“大翻译家”“中西文化的桥梁”“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这样的头衔送给这位老人。杨宪益最伟大的翻译成就是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红楼梦》120回,他们还翻译了屈原的《离骚》,是屈原作品英文翻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对鲁迅作品的海外推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杨宪益的辞世,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更加关注和忧心中国翻译事业的未来走向。
有着“中国第一玩家”的王世襄,于2009年底告别人世。他头衔众多,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还有人称他为奇人、北京最后的贵族、情趣大师、中国第一玩家……
有人评价这位“玩”出来的长者:随着王先生的辞世,“生活情趣化”有成为绝响的危险。
在2009年离开我们的还有:
著名漫画家丁聪;
有中国话剧的“活化石”之称的北京人艺“四巨头”和“四大导”之一的欧阳山尊;
曾备受争议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
以创作革命领袖画像而闻名的著名画家李琦;
曾在舞台上塑造“狗儿爷”等形象的表演艺术大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林连昆;
新中国戏曲领军人物、戏曲作家、理论家马少波;
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冯纪忠;
……
在国外,同样有一些名字让我们难以忘怀:
曾创作著名“兔子四部曲”系列小说的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于1月27日因肺癌去世,享年76岁;
德国当地时间6月30日,享誉世界被公认为“用革命性语言创编现代舞的当代最伟大的舞蹈编导大师之一”的皮娜·鲍什病逝,享年68岁;
创作经典动漫形象“蜡笔小新”的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失踪数日后被日本警方在一处山崖下发现;
世界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于10月30日逝世,享年10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