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丽江海拔3100米的玉龙雪山半山腰看到,过去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底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入还差很远,《图兰朵》出品人叶迅告诉记者,他真正图谋的,是《图兰朵》的全球市场。
昨天的节目,我们看到了资本力量如何打造出了中国文化市场的独特现象“张艺谋制造”,尽管张艺谋已经成了一个金字招牌,但依然面临着诸多考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即将开演的鸟巢版《图兰朵》,总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个亿。但是,这场歌剧只在鸟巢演两天,每场需要卖出去5万张门票。而1998年太庙版《图兰朵》当时演了11场观众总数也只有3万人。演出场次缩减5倍,门票销量却要多出3倍,这给鸟巢版《图兰朵》的票房前景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8700万的投资2年内收回,印象系列产品陆续走下张艺谋的流水线
记者:“有没有担心说这个观众怎么来吸引这10万观众,这个票房有没有问题?”
导演张艺谋:“我不知道,这一部分并不是我来负责,但是我觉得会有人来看,但你是不是10万张票都能卖出去,或者是不是上座率有多少成,这不敢说。”
豪思国际总裁叶迅:“现在鸟巢,你做两场,你想实现7、8千万的票房收入,不管演什么,你就是搞演唱会这都是很难的,更不要说你是演一个大型实景歌剧。”
那么作为对鸟巢版《图兰朵》总投资上亿的风险投资机构IDG,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记者:“豪斯公司叶迅告诉我们说,这回投资意在抛砖引玉,这样来看的话,这会不会太贵了?”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那你想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代价的,我个人觉得的话,没有人愿意去失败,但是我觉得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
记者:“您还是很有把握,因为北京一年演出3.8亿的票房收入,两场演出就要到1.2个亿的投资?”
熊晓鸽:“那过去从来没有演过吧?”
记者:“而且还是歌剧,要让中国的观众去听歌剧。”
熊晓鸽:“那我想问你一下,为什么不多给我一点更好的祝愿呢?”
作为国际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IDG十几年间在中国总共投了200多个项目,失败的只有19个,这样的战绩需要的显然不仅仅是祝福,推动张艺谋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神奇的市场力量呢?为了真实地感受一下张艺谋品牌带动的产业,我们的记者千里迢迢来到云南丽江。
记者:“我现在是在丽江海拔3100米,玉龙雪山的半山腰,过去这里只是普通的山洼洼,但是从2006年7月开始,印象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印象丽江》在这里演出,把这里变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从此之后演出每天进行,到现在已经有200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
山里的天气多变,就在我们拍摄过程中还下起了雨,但《印象丽江》的演员们显然已经适应了各种天气,演出照常进行,而观众们穿着雨衣,看得津津有味,中途没有一个人离场。
记者:“你来看的原因是什么?”
观众:“反正就是慕名而来。”
记者:“是慕哪个名而来的?”
观众:“主要是我们张导导的。”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看这个演出的?”
观众:“因为张艺谋的这个,我在杭州的时候,也知道有《印象西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但是,所以我觉得一直都是慕名而来的。”
记者:“一般像游客愿不愿意看这个演出?”
导游:“非常愿意,他们还是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的。”
记者:“为什么大家很感兴趣?”
导游:“我觉得一个的话是因为张艺谋他本身有非常有影响力。”
在对观众的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张艺谋的名头而来。但看演出的过程中,人们感受最深的,却是500多名全部来自丽江当地的纳西族、藏族、白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演员的原生态表演。
观众:“很震撼,很震撼,真的很激动。”
观众:“心里很舒服。”
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观众:“就是满山的都是人,太震撼了,少数民族也很厉害。”
观众:“纳西族真不愧是勇敢、神秘的民族。”
普米族的小伙子扎西次里是500名演员中的一员,当他剧中“殉情”一幕中,一边奔跑一边呼喊,打动了很多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