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有着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在南京城沦陷初,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些巷战;在城陷后的撤退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局部地区的抵抗
主持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曾在上海、山东台儿庄、湖南衡阳等地进行过多场著名的城市保卫战,中国军队在这些空前艰苦激烈的守城战中,凭简陋的装备,以血肉之躯面对日军的优势装备与兵力,和敌人进行了逐巷逐屋的拼死作战,最后取得了重大战果。那么,在当时贵为首都的南京,中国军队守城战末期有没有开展类似的巷战呢?
马振犊: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内城时,我守军在城南开展过激烈战斗,有部分守军在接到命令突围撤退时与疯狂进攻的日军曾发生了遭遇战或者突围战。
1937年11月8日,国民政府下令撤出了鏖战三个月的淞沪战场,紧接着就做出了“短期固守”首都南京的决策。不久,走马上任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为南京保卫战制定了作战计划。当时守卫南京调集的部队,有13个师又15个团,约15万人,除分配给外围阵地和复廓阵地两个层次备战外,其余为城防。从作战计划来看,南京保卫战更注重外围的阵地战和城墙的保卫,对城内的守卫作战没有更加细致的考虑与准备。自12月5日起,南京守军即在外围阵地对抗猛烈进攻的日军。10日,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二峰同时受到攻击,守城将士均奋勇抵抗,战斗异常激烈,许多官兵坚守阵地,直至战斗到最后一息。13日城破之时还有几个团还在顽强地抵抗日军。南京沦陷之初,城内的少数中国军队开展了一些巷战,但这些努力已经不能对日军起到阻滞的作用。日军一路烧杀抢掠,长驱而入。12月9日7时许,日军首先攻进光华门,继而逼近通济门、中华门,宪兵副司令萧山令下令增援清凉山的陆军师,协助友军与光华门的日军前锋部队展开巷战。但到了12日拂晓,南京城外的日军兵力剧增,守军各阵地先后失守,他只能被迫下达多方突围命令。八十八师一部一千人留在城南进行巷战,阻滞日军,他们与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午夜时就全部阵亡。
邢烨:有部分中国军队在接到命令后的撤退途中,与日军发生了一些遭遇战。如第四十二团第一营第三连副连长沈咸曾带领十来个士兵在撤退时与敌遭遇。撤退至下关江边的萧山令指挥所部与敌人拼杀,“血战五小时后,我军弹尽援绝,在江边的官兵,没有一个生还,萧将军为人民尽忠。”另外,在三汊河附近还有三连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迎击了前进的日军,但是除一人生还之外,全体官兵大多壮烈牺牲了。
马振犊:事实证明,中国军队有着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在淞沪会战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后,在短时间内又迅速组织起南京保卫战全力抵抗日军,期间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忘却的!
-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虐行为,滞留城内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及几十万市民,基本上都采取了“走”与“躲”的策略
主持人:南京城陷后,侵华日军从进入城市的第一刻起,就开始了长达六周甚至更长时间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及普通市民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纵火及对妇女的大规模的奸淫,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南京!南京!》中的片段也反映了南京沦陷后普通民众惶恐、无助的心态。那么,南京城沦陷前后普通民众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邢烨:南京沦陷前夕,留在城内的市民的心理状态极为复杂,总体来说,他们是茫然、无组织和缺乏准备的,没有想到会面临空前的大灾难:一方面他们希望中国军队能够保卫城池,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军队即将放火烧城等一些不切实的流言而惶恐不安。对于大敌压境,他们感到绝望而无可奈何,甚至有人幻想着“接受日军”可能会保住身家性命,结束战时的紧张和空袭的危险。更有一些市民怀着对战争麻木的情绪,认为战争与他们无关,他们甚或不愿与中国军队配合,认为只要自己没进行什么反日的活动,日军就不会对他们施暴。
南京沦陷后,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虐行为,滞留城内放下武器的9万多中国军人及几十万市民,大多表现出了大祸来临时的无助、恐慌和不知所措,他们基本上都采取了“走”与“躲”的策略,士兵们丢掉武器换上便装,进入难民区躲藏或混入难民流中,准备向北向西出城;而普通市民则躲在家中关紧大门,祈祷能躲避灾祸的降临,几乎没有人想到要主动地去抵抗日军的侵入。
当日本军队进入街道巷里之后,他们不问情况,见人就杀,挨家逐户破门而入“搜查军人”,对手无寸铁并未反抗的居民,大都射杀砍刺,并伴随着奸淫妇女,抢劫财产。当他们的暴虐行为很快传遍全城之时,南京居民更加恐慌,或奔逃、藏身于暗室、床底桌下。当然,在这当中,也有一些家庭、居民的分散反抗。往往发生的情况是,当日本军队在冲砸家门时,善良的南京市民还出来开门,他们的动机是很原始与和平的,认为只要向日本人说清楚家里没有外人,日军便不会危害自己。但是,野蛮而凶恶的日军进门后,除杀害开门者外,还要逐屋搜查,他们见青年壮丁就杀,见妇女就奸淫,不论是白发老妇还是未成年女孩,都逃不过其魔爪。因语言不通,双方无法沟通,日军往往最后杀光所有被发现的居民,抢了财物再烧房而去。在日军最先占领的城南地区受害最重,民居基本被烧光,大火数日不息。日军施暴之时,有一些市民面对家人被杀被奸的惨景,奋起反抗,与日军搏斗,但基本上都是惨遭暴行及杀害。仅有个别人能侥幸死里逃生,如李秀英的反抗例子等。然而,这也只是个别的现象,往往也只是针对单个日兵,没有有组织性的活动,一旦事成后就立即各自逃散。
沦陷前后南京市民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他们在南京遭遇疯狂暴行后的无助。基本上来看,当时作为弱势群体的南京市民,他们没有对入侵者的暴行进行普遍有规模的主动反抗,也没有成立任何自我保护或救助的相关机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事实上,南京普通民众的心态情况与中外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争暴行中被害方民众的表现相类似,更何况日军行为空前残暴,令人无法正常思考及其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