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项管理 严禁挪用 标准将随物价浮动 全文 -五方携手跨市场监管 防股指期货跨市场操纵 筹备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年收入2.5万$家庭10年将增2倍 上海占1/4 富裕阶层指数30% -今年1-7月中国使用外资逾369亿美元 增长12.92% 引资政策将调整 -交通部:08年起将改造6000多座公路危桥 火车正点率将达99.9% -中国108城市严重缺水 资源短缺约束可持续发展 黄河水资源紧张 -中国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海峡西岸发展 中部发展:重视民生指标 -中石油启动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 西气东输二线建设迈出第一步 -我国将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专项清理  -首家外资村镇银行落户湖北随州 各地各行间通存通兑年底前实现
解读“中国式申遗”:世界遗产成了“摇钱树”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挤压下,中国的有些传统文化项目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一个项目一旦被列为世界遗产,就会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突破口。当文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时,便很可能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短视逻辑,直接导致文化的边缘化。

中国的“申遗热”

6月28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两个申遗项目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和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喀斯特”高票获得通过,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年两个的“中国速度”,再次点燃了我国的申遗热情,一些地方使出浑身解数,向申遗冲刺。

目前全国有200多个项目有申遗意愿,其中列入预备申报清单的项目有100多个,这还不包括许多没有得到国家批准仍在孜孜不倦努力的项目。如此高涨的申遗热潮被解读为“中国式申遗”。

在中国式申遗的框架中,各地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一旦成功,便往往开始一味地无序开发,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日渐背离原本遗产保护的承诺。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明明已经不堪重负,管理者偏偏熟视无睹,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罔顾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危。

可排一个世纪的申遗大军

申报世界遗产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今,我国已经有35处世界遗产,规模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排名全球第三,是世界遗产大国。从目前的情况看,申遗最热的仍然是中国。

“2005年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凯恩斯—苏州决议》,规定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个专案。照这样计算,中国要完成现在所有项目的申报工作至少需要一个世纪。”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有关官员透露,目前中国有上百处景观或古迹被列入申遗“预备清单”。

尽管每年每个国家申遗名额极其有限,门槛也提高了,但申遗角逐依然十分激烈。

为了达到申遗要求的条件,申遗所在地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刚刚申遗成功的云南石林来说,申遗15年来,当地根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的要求,全面启动了建园75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在原来划定的一、二、三级保护区基础上划出特级保护区,特级保护区内禁止一切人员进入。

金钱的诱惑?

“石林若能申遗成功,其优秀的自然资源便能按照国际标准得到永久保护,同时能够极大提高石林的知名度,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林县一位官员对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充满了期待。

当年,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并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遥古城,1998年门票收入从申报前的18万元一跃而至500多万元,翻了近30倍。云南丽江古城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其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占了丽江国民生产总值的50%。

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申遗成功后举城欢庆,一年后,世界遗产殷墟给安阳市民带来了诸多“申遗”成功的好处:游客来得比以前多多了,商贩们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景区讲解员忙活了,工资也提高了许多,出租车司机也从原来的每天只挣几十元到现在的一百多元。更让人惊叹的是,申遗成功后,殷墟遗址门票一年收入高达上千万元,比以前翻了五番。这更让热衷申遗的地方政府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申遗”成功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一些正在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地方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可能性,一些地方纷纷标榜,有条件的一定要申遗,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申遗。

如此密集的申遗动作和如此壮大的申遗队伍,其诱惑力可以窥之一二。

对此“申遗热”,人们需要理性的声音。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多次强调:要用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申遗,端正申遗目的,无论是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还是准备申遗的项目,都要加强保护,申遗只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绝非唯一选择。

来源: 人民日报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中大教授黄伟宗:南海Ⅰ号是中国远航船应申遗
中国成世遗第三大国 专家:莫让"申遗"变"损遗"
京杭大运河"扩容" 更名为"中国大运河"进行申遗
联手中亚等国家 丝绸之路申遗进入实质阶段
60名高中生递交北京钟鼓楼什刹海地区申遗报告
旗袍、中山装携手在沪“申遗” 结果将于6月揭晓
五岳联合申遗进实质操作阶段 2010年前有望成功
京杭大运河要"申遗"成功必须保留原来的文化多元性
政协委员接受集体采访: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
中国五岳名山“结盟”申遗进入倒计时
陕西16处文化遗存 将参与丝路联合申遗
非物质文化保护不能单纯靠申遗
古文明通道获更多呵护 丝绸之路将多国联合申遗
图片新闻:
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突然垮塌 20人死亡22人受伤39人失踪
200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揭晓 京沪港榜上有名(附名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