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是一座热爱自然的城市,丹麦画家维格?维涅柏设计的旅游招贴画“鸭妈妈”,画的就是一位警察阻断了所有交通、以便让一只母鸭带领小鸭子穿过马路的故事。联合国气候大会选择在这座城市召开,于今日凌晨落下帷幕。不管其间有多少山重水复,世界对哥本哈根峰会的期望远不只在于一份柳暗花明的协议,或者一份慷慨激昂的承诺,更重要的,是真心诚意一起谋划呵护地球的良策,拯救气候暖化衍生的种种可预见性灾难。
回首哥本哈根这一段路程,中国声音响亮而平和,中国立场公正而真诚,正如温家宝总理赴会之前所言:“我此次出席会议是要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愿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17日,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见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时表示,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国必须着眼大局,立足现实,照顾彼此关切,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锁定已作出的承诺,迅速凝聚共识,有效推进谈判,达成一个显示国际社会共同政治意愿、体现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为各方所接受的成果文件,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新的动力。
18日,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应当始终坚持;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这一系列的立场和姿态与中国在减排问题上的诚意与信心是一脉相承的,与亿万中国人对生存发展权利的关切是息息相通的。无论是峰会前温总理密集对话各方代表的辛勤斡旋,还是在峰会的大后方、千万中国网民签名声援“中国立场”,中国领导人与中国人民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秉持同一原则与信念——这种坚守,既是爱国主义下国家利益的真切表达,同时更是对地球未来尽责的一种善意吁求。
中国立场不是一种超然的高蹈,而是根治于现实的扎实行动。事实胜于雄辩,行动优于争执。2006年至2008年,中国淘汰落后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截至今年6月30日,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5407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4亿吨。一句话,中国正在实行“低碳转型”战略,这是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
正如温总理在大会上所言,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200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1.72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风电规模连续三年翻倍增长。2008年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约2.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一次能源总量的9%,减少二氧化碳6亿吨。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助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今年11月初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决定为非洲援建太阳能、沼气、小水电等100个清洁能源项目。将帮助非洲在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多元化的道路上前进,应对气候变化。这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中国立场,其实就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的立场,是享受多少权利承担多大责任的公平立场,是既正视历史又观照未来的历史性立场。一如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气候谈判中方首席谈判代表苏伟曾在大会上三次拍案而起,中国立场同样有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温总理所讲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必须加倍珍惜、巩固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既不能无视自己的应尽义务,也不应在履行责任时横加给发展中国家苛刻条件。
南丁格尔说,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气候问题,就是全人类的安全问题,关乎每个国家、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中国立场既不是拿国民生存发展权当冤大头装无私,也不是只顾本国利益无视他人权益搞自私——而是在情理与法理之中、寻求一种道义上的和谐与实践上的良善。当中国代表团和哥本哈根说再见,这座城市定会在此后的某些时光节点上,给予“中国立场”真诚的褒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