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长三角的布局后,汤业国一直在珠三角寻觅新的落脚点,之前海信曾考虑过在广东自建基地,然后不断出事的广东的空调企业为海信提供了新的机会,今年6月东洋TOYO空调因为资金链问题停产,海信曾考虑过收购其生产线,但由于东洋的生产线在技术层次和规模都难以满足海信的需求,所以海信选择了放弃。
今年7月因顾雏军等高管被拘而陷入困境的科龙电器又为海信提供了机会,汤业国这次表示,绝对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打造“新科龙”
从9月21日汤业国出任科龙电器总裁一职到如今,深得海信管理精髓的汤正在慢慢地将他的思想张力释放出来。
9月9日,海信空调与狱中的顾雏军签署科龙电器的股权转让协议,9月21日汤业国再挑重担,出任科龙电器总裁,10月17日,科龙举行的“2006年科龙营销战略与产品推介会”,汤业国第一次以新总裁的身份迎来全国的经销商和新闻媒体。
与以往的低调不同的是,这次汤业国显得自信无比,当天的经销商会议上,他高调亮出科龙2006年的新营销计划:产销冰箱450万台,空调300万套,这个目标乍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经销商却以当天的36亿元的巨额定单来回应汤的高调。
很快汤业国就给出了海信入主后的第一张成绩单:科龙冰箱10月份的销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与9月份相比,科龙冰箱销量增长61.5%,空调销量增长124.7%,这显然出乎所有行业的预料。
对此,汤业国告诉记者,“海信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科龙既不是人们想像中的‘烂摊子’,也不是大家所谓的‘病龙’,对于我本人和海信集团来说,它都是机会,也将是块‘无价之宝’。”
汤业国的说话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在通过预付货款的形式为科龙提供6亿元的启动资金后,以营销见长的汤业国就点燃了“三把火”,外树形象、中抚渠道、内调架构。
随着生产经营的恢复正常,重树消费者信心、激活市场已成当务之急。这时有一个良好的契机摆在面前,那就是万众瞩目的神六飞天事件,此前科龙就有意借此“大作文章”,并作了相应准备。于是,汤业国决定,以更高调的姿态进入,取得神六最高级别的冠名权,借助这一现成项目,展开猛烈的广告攻势——在央视各主要频道与凤凰卫视上有关神六的各种栏目整齐亮相,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科龙重建信誉。
在渠道安抚方面,汤业国并没有硬性将海信和科龙的渠道进行糅合,而是延用科龙原来的渠道,在经销商会取得36亿元的大单后,新科龙并没有放过随后举行的各种大型展会。10月28日,“第五届中国顺德国际家电博览会”上,科龙推出了21个系列97款冰箱产品,23个系列100多款空调产品,并宣称未来将主推科龙、容声品牌。
汤业国指出 ,“海信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其在家电领域良好的信誉和影响,与科龙的供应商、销售商迅速建立联系,恢复上下游对科龙的信心与支持,迅速恢复产能,使其重新回到良性运转的轨道。”
然而汤业国对科龙原来渠道的调整也显得很果敢,在新科龙10月中旬首度集体亮相的管理团队中,除第一副总裁林澜和副总裁罗俊两人来自原科龙外,分管财务、生产和国内营销的副总裁均由海信方面的人员接任。海信空调、冰箱资产与科龙的全面整合。必然带来中层管理人员的整合问题。底层员工也开始受到波及,部分营销人员已确定被裁,降薪的风声不断传出,这也印证了汤业国此前的表态:“阵痛在所难免”。
新领导到位后,营销部门是其调整的重点:首先,撤销原有的大区总经理职位,由分管营销的副总裁直接管理下面各分公司总经理,借此减少职能层次,加强信息传达;其次,集团内部的冰箱和空调营销本部的销售管理科被合并;第三,撤掉一些二级城市的营销中心。
当然整合科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对科龙的财务审核因为深圳中院、佛山中院对科龙电器股权的双重冻结而受到影响,目前仍在进行当中,而收购费用因此仍未确定,而收购后在商标、渠道、人员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法律和财务风险,汤业国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
汤业国坦言,这次海信集团将整合科龙作为集团的“一号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很多原海信空调的管理人员都是背井离乡、破釜沉舟,从青岛来到陌生的顺德,能否成功在此一举,而对于他本人来讲,这次挑战的难度和刺激性都是空前的,不成功则成仁。
海信打造新科龙的工作刚刚起步,43岁的汤业国依然年轻,从这位山东汉子充满挑战欲望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科龙”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