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一位游客在城市未来馆内一本巨大的电子“书籍”前参观。
5月1日,游客在中国馆内参观。当日,上海世博园正式开园,众多游客参观中国馆。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8岁的艾米丽来自纽约,她希望城市里的人们都骑自行车;10岁的缇乐来自约翰内森堡,她希望城市里可以走路上学;5岁的巴斯特来自开罗,他希望城市可以“很好闻”;4岁的天天来自北京,她希望城市里能找到捉昆虫的地方。
如果你能改变城市,你最想改变什么?上海世博园城市地球馆里,来自全球各大城市的孩子们表现出天真而出人意料的想象力。然而,他们所生活的城市正面临人口剧增、资源耗竭、气候恶化、环境污染等不容乐观的连锁状况,城市的未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世博会很大程度上都在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也在启发我们如何合理规划未来城市,人们需要绿色的、新鲜的、环保的生活。”86岁的退休老人郑继文说。
郑继文1日仔细参观了浦西“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几个案例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将应对人口膨胀、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的解决之道一一呈现。
在城市地球馆里,参观者不仅要直面生态浩劫的真相,更要寻找危机中蕴藏的机遇。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飞机、城市自行车租赁、有机塑料充电器、刹车节能技术等,这一切都可能改变城市的未来。
设计师们提出一种新颖的绿色交通工具——可兼作路灯的气泡状小汽车。它由车顶上的太阳能板驱动,晚上能够通过一个可伸缩的支架被停放在空中,不仅节省路面空间,还能提供夜间照明。
英国研究人员还提出利用喷洒机器人在海洋上向空中喷射海水,提高云层对阳光的反射能力,减少海洋表面的热量,从而阻止全球变暖。
城市和地球如何共生共赢?答案不仅在城市地球馆,更在世博园的每个角落,城市的未来在这里被解析为思想、技术和研发,从倡导自行车出行到推广零排放交通工具,对未来的思考正带来当下的行动。
联合国副秘书长约瑟夫·里德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有一项重点推动的战略性项目“城市生态圈”,目标是通过多种创新形式、知识网络和城市形态管理,建设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群,重新构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联系。
9岁的上海小学生秦乐走出城市地球馆后对记者说:“以后我要多乘公交多走路,多用充电电池,少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的东西,减少我的二氧化碳排放,希望上海有更多的新鲜氧气。”
如果你能改变城市,你最想改变什么?秦乐说:“我希望未来城市里的汽车都是零排放,都用太阳能电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