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21日电新华社记者
翻开长达159年的世界博览会画卷,融汇瑰丽梦想与人性关怀的世博会为每一个举办国和承办城市烙下了难忘的印记。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新华社记者在创下7次举办世博会最高纪录的巴黎、在迄今保持着一届世博会吸引参观者人数最多的大阪、在为世博会全力冲刺的上海,寻访市民、专家、官员等,展开了来自三座世博城市的一段深情对话。
世博让生活更甜美——市民敞开心扉
——巴黎:
退休数学教师克洛德·帕凯说:“世博会往往能够留给世人一些精彩的回忆,比如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就为我们留下了埃菲尔铁塔,我希望上海世博会也能为人们留下一段难忘的故事。”
“上海,我太熟悉了。”从事保险业工作的菲利普·戈蒂埃一听到世博会,就笑着对记者说道。早在1993年,他前往上海旅游,并娶了一位上海姑娘为妻。十几年来,这位“上海女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上海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如今这里既有古旧的城区,也有黄浦江畔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可以说这是个混合着东方古韵与西方现代气息的城市。”他说。
——大阪: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迄今仍保持着半年会期里参观人数达6400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回忆当年,安川修老人说:“那时我30多岁,是一个工薪族,一直专心于工作,能看到外国东西的机会很少,世博会成为我接触外国事物的一个宝贵机会。通过参观各国的展馆,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视野得到了开阔。”
——上海:
“世博会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些年,家门口的交通设施变化太大了,我们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地铁6号线真的通到了家门口,没想到家庭生活改善了,孩子也买了车,平时从隧道过黄浦江变得轻松了。”上海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王培英说。
王培英的先生尹俊是宝钢集团浦钢公司的一名员工,为筹办上海世博会,浦钢所进行的重大迁建工程曾牵动众多产业工人的心。尹俊工作过的厚板车间如今变成了争奇斗艳的外国联合馆,另一座特钢车间如今已变成世博园区内一处绿意盎然的开放式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