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

2011年08月03日17:1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市 发展 报告 发布会 城市民生 高层论坛

陈淮: 我赞成这种提法,这个目标的起源还不是今天,是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里面就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提高中等收入者阶层所占比重,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财产和财产新收入,所以这不是一个蓝皮书的新提法,是过去十年来努力致力于的一个目标。第二,我们有没有理由相信,在2020年我们实现全面小康之前这个阶段,让中等收入者家庭占的比重超过需要保障人群,我觉得是非常可能和现实的,我们估计,比如住房保障,我们比美国高得多,发达国家需要的6—7%的家庭要靠政府和社会救济才能住上房子,这个比重是相对稳定的。中国农民工进城的速度会相对稳定或者下降过程中。另外一方面,我们的保障房占到20—25%,比美国高得多。但是在初级发展阶段之后,这个比重一定会较明显下降。不会救助的人群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那社会发展就失败了,城市化就失败了。所以到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者阶层占的比重超过低收入群体,我想这不是有多少人质疑的目标,这也是全面小康社会提出的应有之意。但是要想2020年中产阶级占主要比重,则目前看恐怕难度还很大,或者说还不具备那么肯定的条件。中国阶级要拥有自己产权的住房,着是中产阶级的标志之一。再比如说,每年一个家庭吃穿用住正常生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估计到2020年还做不到大多数,我们估计到那时候支出收入占一半以上的家庭还要总人口比较,所以中产阶级代表比重和中等收入比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谢谢。

2011-08-03 16:05:56

经济参考报: 请问魏老师,报告里提到城市贫困人口已经超过五千万,这意味着什么?另外总报告提的是09年是这个数据,但是后面分报告提2010年是这个数据,到底是哪年?

2011-08-03 16:06:31

魏后凯: 城市贫困是相对贫困的概念,这样一说比农村贫困还多了,农村贫困是两三千万,所以我们是一个相对贫困的概念。经济的发展总是有一部分相对比较贫困的,城市贫困就是相对贫困的概念。这是一点。

再一点,城市贫困是根据我们的数据测算以后大概五千万左右,是09年的数据,2010年系统的数据现在还没有。现在国内外对城市的贫困做了大量研究,学术界对此估计不一样,部门发布也不一样,农村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现在城市贫困没有统一的标准。按照世界银行的一天一美元,农村贫困一下就下来了。现在城市贫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部门、学者估算都不一样,我们有一个专题报告,根据我们的标准,大致有一个测算是在五千万左右,也是一个估计的数字,是相对贫困的概念。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城市相对贫困问题越来越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011-08-03 16:09:44

陈淮: 五千万不是估计过高的数据,而是一个显而易见偏保守,五千万只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6亿城镇人口的7%、8%,中国城市中只有7—8%的人是贫困人口,我觉得这个估计恐怕不是过高而是过低了。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前20年,1987扶贫攻坚战的时候,一是温饱,这个标准叫贫困,现在不完全一样。竞争力不足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归于贫困,这是第一。比如医疗保障,孩子上学。二是在过去人群偏离中间,中值线程度,计划经济下主要人群聚集在中直线周边,随着市场经济和这几年发展,远远偏离了低于中直线的人群人口在增加,这也是贫困化的重要因素。三是生活水平改善,低于或者明显差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属于贫困化,这就是相对贫困化,所以归纳起来,7%—8%的城市贫困人口只是一个学者偏保守的估计。

2011-08-03 16:12:48

广州日报: 现在大家都关心房地产限购的问题,你们怎么评价现在限购的作用?这段时间二手房成交量也有回升,有消息说二三线城市开始扩大限购,你们认为意义和作用将会是什么样的?关于投资保值,最近黄金价格涨得比较厉害,买黄金比买房子哪一个更实际?

2011-08-03 16:13:39

陈淮: 限购这件事,第一,限购限什么了?既然有这么多在座的媒体,并且是现实问题,限什么购了?是不让普通老百姓买房子了吗?这才是问题所在和现实意义。哪一条限购不让老百姓买房子了?不让买第三套、第五套,过度占有资源的需求,不让为卖而买的投机性需求而买房子,你认为有什么不合理吗?当我们的资源供给不能够在短时间满足多方面需求时,你说需求应该优先满足住房困难的群体还是满足那些拿着钱不知道买黄金还是买房子好的人的需求呢?如果你有的是钱上一辆公共汽车,我出双倍票价把座都买下来,让所有人都站着,你觉得公共政府应当对这种行为做出调整还是不应当?最后,各大城市已经人口过渡承载了,我们需要调整城市结构,这就需要一定的措施,鼓励人们向二三线城市聚集,而不是向过大城市聚集,刚才蓝皮书中有很好的研究,在这里面每个人加入进来,你可能一年能挣到三到五万工资,但是城市为了管理这一个新增加人口要付出10—12万管理费用,城市管理是要讲效率和成本的,让老百姓以及城市人口享受到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享受到更好的宜居条件,这就是我说的,我们调整城市结构势在必行,也是限购里面讲到沿海城市、二三线城市的问题,沿海特大城市,除了前面提出的质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我们要抑制这些城市的过度扩张,二三线城市的限购在去年国十条今年国八条中,不是最近的国务院常委会明确提出,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限购措施,正如股市的涨跌停板一样,某一个股票被专家炒的,散户不明真相跟风,需要冷静,明天你要想一想买不买,卖不卖,这也是对老百姓、民生、财富的保护。谢谢。

2011-08-03 16:21:54

潘家华: 陈所长讲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我补充一点,陈所长讲得是从现实看,因为你问的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现实的问题也要历史地看,限购政策是计划经济中的一种方式,对开放和市场经济来说因此是一种倒退,在现实中肯定是有必要的,但从历史来看,限购政策只是一种临时的过渡性的政策,限购政策不可能长期持续稳定下去,所以我们要历史地看。至于什么时候取消限购政策,要看政策的导向,因为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如果现在将政策导向进行调整,将住房房产的持有成本和将来转让的成本提高,所谓持有的成本,就是房产税的问题,如果按照总量,根据面积、价格增收累进的税,过多占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就按照累进的方式向社会提供更多费用,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我们现在有的人有十套房子、八套房子,三五套房子,这群人多数属于城市中间群,应该是60岁左右的人,这些人过十年、二十年离开这个世界,如果遗产税征收的话,也不会持有这么多房子。所以政策还在于我们的导向,还在于相应的调整,现在民生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采用临时的,甚至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措施,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从长远来看,从历史来看,这些政策一定会被取消的。今天的交流环节到此结束。

最后我再进行一下总结:首先,感谢大家,证明大家对我们的皮书是感兴趣的、认可的,对我们的交流还是觉得有吸引力的,在此表示感谢。第二,对几位演讲嘉宾表示感谢,他们是城市发展领域中的权威,讲得都非常深刻、到位,对问题的解读也很有深度,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对几位嘉宾的按将和解读都是表示赞同的,作为会议主持人,对演讲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发展现在确实在转型的进程中,现在是第四本城市发展皮书,2012年我们还会有,希望大家对于城市发展皮书进一步完善提出宝贵意见。今天的皮书发布会和高层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完)

2011-08-03 16:26:05

 

   上一页   3   4   5   6   7   8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