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

2011年08月03日17:1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市 发展 报告 发布会 城市民生 高层论坛

魏后凯: 三,加强公共服务,增长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保障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重点是要下大力气,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最近我们到小城市调研,发现他们的公共服务能力是很低的。

四,要实现共享发展,让城镇居民各个阶层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要逐步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发展的包容性。刚才讲了农民进城成本很高,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负担起应有的责任,但是这个问题不可能政府全部包揽,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五,要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绿色、低碳、方便、宜居的良好环境。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民生导向,关键是要改善人居环境,这是很重要的。城市发展、城市化,应该向绿色的方向转型,城市化也要向绿色转型。在城市发展跟城市化向绿色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成本,如何解决成本的问题,我想也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我就谈这么多观点,谢谢大家。

2011-08-03 15:47:25

潘家华: 谢谢。民生问题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刚才做了分析,嘉宾也给出了答案,现在还有15分钟,大家有问题可以交流。

2011-08-03 15:48:11

中国青年报: 最近珠海在抢注“幸福之城”的商标,之前大连抢注了“浪漫之都”,这个很巧,但有人说幸福之城不是抢出来的,是做出来的。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2011-08-03 15:48:43

陈淮: 这不是客观规律,社科院探讨这个意义不是很大,和学问没多大关系。

2011-08-03 15:51:08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请问陈老师,报告中提到关于公共租赁住房提到逐步取消经济适用住房的问题,这个观点以前就有专家谈过,但是真正在蓝皮书这种比较重要的形式,这种报告中提还是第一次,不知道这种取向是否符合国家未来政策的走势?

2011-08-03 15:56:34

陈淮: 你应该问两个,一个是报告的起草者,一个是政府官员。我理解社科院所做的研究报告仍然是学者的观点、看法,社科院可以提出他们认为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任何建议和看法,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很重要的体现,而且经济适用房多有争议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的确有很大的弊端,比如和财富增值、产权相联系,这个报告是不能够说明官方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

第二,官方会采取什么态度,我不知道,我也是研究机构,也是学者,这个你得问政务型信息发布部门,打个比方,学者是研究人得了什么病应该怎么治的。至于开什么处方是临床大夫才有权利的,大夫有良医,也有庸医,也有急于给自己树碑立传,立竿见影的医生,也有调理身体、调理健康的医生,这个事究竟政府怎么看我不知道,你得问有权发展政府信息的。

第三,保障型住房和保障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租房都只是保障性住房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保障的重点是有不同的,作为一个起步晚、底子薄、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国家,我们在解决了大多数人有房住之后,在一个中期过程中重点解决所有人都有房住的问题,这就是个3600万套保障房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但保障房不仅是保障低端老百姓基本住房需求,也包括过渡型需求,也包括人们在财富累计过程中从一开始一无所有到逐步累计起蓝皮书中所说的具有一定财富的中产阶级水平,你说的经济适用房就是援助型的保障,公租房是一种救助型保障,是不同层次的保障。尽管中国特色或者是国外特色具体形势有区别,但是恐怕简单否定哪一种保障是不必要的,也不一定是合适的。在发达国家,当然在超越了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之后的发展阶段,也是具有中国所谓经济适用房类似的性质,比如具有产权意义,产权所有者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分享资产增值的好处,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主要是这两点区别,由政府来分,这点上没有区别,谢谢。

2011-08-03 15:58:41

京华时报: 请问陈淮老师,今天在蓝皮书里提到2019年首次会出现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超过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的提法,您怎么看?

2011-08-03 16:01:14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