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

2011年08月03日17:1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城市 发展 报告 发布会 城市民生 高层论坛

单晶晶: 我们发现城市规模和科学发展指数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综合排名前30位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占了30%,从科学发展指数来看,也是特大城市组大于大城市组,大城市组大于中等城市组,说明目前发展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其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往往更强,资源要素配置效益更好,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全方位发展。

分项比较:在经济繁荣指数、环境友好、支撑能力指数,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职能的城市,表现出我国各类城市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区域角度看,东部城市再各个分项指标中居四大区域之首。东北城市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城市比较优势表现在生态环境良好。西部城市随着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荐,城市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在2010年城市资源发展评价中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是资源型城市异军突起,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军地位。受经济带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综合排名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这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在当前的发展中,资源、能源依然是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由于资源型城市占到我国的1/4,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因此尽管当前资源型城市在经济上升期,但仍需高度关注投资拉动型、市场推动性产业繁荣与产业结构风险加重形成了反差,居安思危,加快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和产业优化涉省级的步伐。

2011-08-03 14:33:58

单晶晶: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富国向贵民转身。城市发展比以往重视民生研究,我们此次特点设计了一套民生指标,对全国民生建设的一个整体评价。当前我国城市民身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民生建设处于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上。

从民生建设总体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好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城市民生建设水平总体来看远远高于其他三大区域,在全国城市民生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中西部城市的民生建设水平则普遍落后。

从省域角度来看,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六省稳居全国前6位,中国的城市民生建设水平较高。而贵州、四川、甘肃等城市民生建设较为落后。

从分项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城市目前在城市民生建设的整体发展比较好,各项指标都在各区域之首,而东北城市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中部城市在居民生活、人居环境,西部城市在促进就业及收入分配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1-08-03 14:35:00

单晶晶: 研究中发现,城市经济繁荣指数、民生只属于科学发展指数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经济繁荣指数、民生指数排名前30位的城市,分别由18座、24座进入了科学发展指数排名前30位的行列,重合率分别达60%、80%,经济繁荣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重要基础,而民生建设是科学发展的必备要素和重要内容,经济越发达民生越幸福,其科学发展水平越高。但同时我们发现,在经济繁荣指数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仅有10座城市进入了民生排名指数排名前30位的行列,还有2/3的城市未能入选甚至排名较低。

最后介绍一下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全国城市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无论是从单体城市角度还是区域城市角度看,城市科学发展指数都有显著上升;城市给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不同区域及城市之间的民生建设差距已经超过其发展水平的差距。表上可以看到,各项民生指数都远远高于发展指数,区域角度如此,城市区域角度也是如此。

2011-08-03 14:35:25

单晶晶: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自然与社会的双重挑战,一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根据我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国目前的资源消耗已经超过自身生态资源所能提供的两倍以上。挑战之二是发展失衡、区域间及城市内部不协调现象依然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二是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三是增长与分配失衡、民生建设滞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我们现在出狱后金融危机时期,最大特点是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城市都应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步伐,逐步改变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以及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形成的双重反差,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以科技进步和集约节约为手段,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全面转型,让城市健康成长。

2011-08-03 14:35:52

谢寿光: 下一个阶段由潘家华主持高峰论坛,谢谢各位领导的合作,

2011-08-03 14:36:13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