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当前面临的问题
西部地区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还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贫困程度很深。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西部地区375个,占63.3%。2001年,西部地区低收入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为61.3%,2008年上升到66.1%。2008年,西部地区农村低收入人口2648.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为9.3%,是全国4.2%的2.2倍;西部地区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82元,比全国的重点县低129元。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欠账也较多。
二是致贫原因复杂。西部地区的贫困和自然、地理、气候、民族、宗教、边境等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既敏感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大,成本高。集中连片的特殊类型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和边境贫困问题需要引起特殊关注。
三是发展差距拉大。西部各省区市的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西部更为明显。
四是返贫现象严重。自然灾害依然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在青藏高原、西南石山区和秦巴山区,常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村占到40-50%。最近几年异常的地质和气候灾害,是大面积返贫的直接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再次凸显了宏观经济、特别是市场因素对贫困问题的影响。
(二)下一步打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我们正在开展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调研活动,积极谋划新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西部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集中分布的地区,必将继续成为未来的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中央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社会各方面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必将进一步向西部倾斜。
进一步明确西部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扶贫工作作为长期历史任务,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大扶贫工作格局,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规划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下大力气解决好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继续坚持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完善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继续坚持西部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鼓励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必要扶持下,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化、城镇化提供的机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同时,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实现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政府主导,扩大社会参与;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扶贫。
不断拓展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内容与途径:把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治理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将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民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设施农业发展,千方百计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托扶贫规划,在整村推进基础上,以县为单位整合资源,连片开发,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土地(草场)流转、林权制度和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强化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落实好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中央财政将继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地方政府也要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投入倾斜政策。以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增加对西部地区公益性项目投入。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对重点贫困地区、扶贫项目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深化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开发补偿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