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上午8时30分,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论坛。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将发布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集体林制度改革论坛现在开始。接下来,我们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论坛的主要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先生,国家林业局其他领导,以及各省林业厅负责人和各地市相关领导人。让我们对他们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们有请厉以宁教授作“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思考”的报告。
2008-09-28 08:29:46
我的报告的题目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第一,为什么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称作“迟到的改革”?中国的改革分成三个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前,是改革的第一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到2003年之前,是第二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以后。加强承包制的推行,在农村是1978年开始,到了八十年代初,基本上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了。农业对承包制的启动作用很大。大家可以想象到,当时推行承包制以后,农贸市场产品日益丰富了,最后告别了票证供应时代。但为什么林业承包当时没有呢?因为当时的顾虑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怕农民当时对政策不了解,乱砍乱伐,而且有的地方已经发生乱砍乱伐的现象。这样的话,进行农村承包制就没有进行林权制度的改革。
2008-09-28 08:46:07
到了第二阶段,林权制度的改革又耽误了。当时中央十四大以后,主要任务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对国有企业体制做重大的改革。因为只有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了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微观经济的基础,所以当时的重点就放在这个地方。加之那时候对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于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到了2003年,由于三个原因:一是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差距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要大,主要的原因是农民的贫困,农民的收入不能提高,而农业方面不能提高,因为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林业不仅因为城乡二元制,连承包制的结构都没有达到。所以,要论穷,林农比一般的农民还要穷。中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在山区,而山区正是林业区。这是当时的一个原因,就是城乡差距太大。
2008-09-28 08:51:23
第二个原因,大家渐渐认识到了农业具有潜在的优势,林业也有潜在的优势,都要发挥出来,通过改革发挥出来。林业资源是一个潜在的资源,要把潜在的资源转为现实的资源,就必须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只有林权制度改革了,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才能建立。
2008-09-28 08:54:21
第三个原因,从九十年代起,农业承包制继续存在,但是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变化就是土地流转发生的一些变化。因为农民外出打工,土地转包出去,转让情况都有。这样的话,刺激了林业。如果林业不搞这些改革的话,应该认识到这点,就是再不抓林业制度改革就不行了,林业一直是落后的。2003年起,中央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科学发展观跟传统的发展观究竟区别何在?
2008-09-28 08:55:18
实际上有四大区别:第一个区别,就是传统发展观是“重户轻人”,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第二个区别,传统发展观是“重生产轻生活”,而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关心人民、关注民生。
第三个区别,传统发展观是GDP至上,就是为了抓GDP,而科学发展观中GDP是重要的,但决不是唯一的。所以必须结合整个国民经济情况综合考核,而不能单纯只看GDP。
第四个区别,传统发展观不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新的科学发展观所考虑的是必须节约资源、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构建和谐社会。
2003年中央提出林权制度改革,是跟科学发展观连在一起的。1978年搞农业承包,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业的产值,而且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林权制度虽然晚了,是“迟到的改革”,但是有这样的作用,区别就是它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开始的。
2008-09-28 08:5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