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5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200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主持人鲁广锦]: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先生,介绍200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也是李局长两个多月来第二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与李局长一同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先生。
现在先请李德水先生做介绍。
(2006-01-25 09:55:25)
[李德水]: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国家统计局今天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通报一下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
2005年,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2006-01-25 09:56:30)
[李德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10.1%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比较平稳。
(2006-01-25 09:57:16)
[李德水]:
1、农业生产继续趋好,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棉花产量570万吨,比上年减产9.8%;油料、糖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困难,继续保持增长,肉类产量比上年增长6.3%。
(2006-01-25 09:57:37)
[李德水]:
2、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6712亿元,增长16.5%)。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7%;重工业增长17.0%,轻工业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
(2006-01-25 09:58:27)
[李德水]:
3、固定资产投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12月份11837亿元,增长24.2%);农村增长18.0%。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分别比上年回落0.1和15.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2.7%和30.6%。
(2006-01-25 09:59:30)
[李德水]:
4、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12月份6850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16.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34.4%。
(2006-01-25 10:00:54)
[李德水]:
5、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进口6601亿美元,增长17.6%。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089亿美元。
(2006-01-25 10:02:15)
[李德水]:
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1.6%)。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农村上涨2.2%。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5%,蛋上涨4.6%。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5.4%,其余商品价格则略有下降。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12月份上涨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12月份上涨5.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12月份上涨3.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2006-01-25 10:03:24)
[李德水]: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增幅回落0.6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底基本持平。
(2006-01-25 10:05:09)
[李德水]:
以上情况说明,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良好,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这为新世纪第一个五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新的一年乃至“十一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等。
(2006-01-25 10:06:15)
[李德水]:
展望2006年,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发展的有利条件都很多。只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我国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的新闻发布就到这里,下面我和郑京平先生共同回答记者的提问。
(2006-01-25 10:06:58)
[CCTV记者]:
请问李局长,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在经济界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于现在一些像钢铁一样主要的生产材料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当前的经济最应该防止的是通货紧缩。另一种说法是,目前随着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加大,认为当前经济最应该出现的是通货膨胀,您认为中国经济最应该防止的是哪种状况?另外,前不久,国家统计局重新调整了三产的比例,您能否介绍下2005年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未来将有可能以投资为主、消费为辅,转变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的模式,您认为这种模式,离我们现在还有多远?
(2006-01-25 10:08:22)
[李德水]:
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前一段时间,社会上普遍议论,中国这两年的建设在某些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增长太快,由此可能导致严重的供大于求,而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对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在2005年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先生专门回答了新华社记者提出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他列举了几个行业,比如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池、焦炭、汽车、水泥等等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捋了一下,这几个产业产能确实是比较大的,比如说钢铁,我们钢的生产能力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4.7亿吨,产量是3.4亿吨,在建能力还有不少,如果在建的和拟建的全部建成,中国钢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亿吨以上,全世界2004年的钢产量才10亿吨,中国钢的生产能力显然是比较大的。
(2006-01-25 10:12:35)
[李德水]:
再比如电解铝,我们的生产能力到去年年底达到1030万吨,开工率比这低得多;铁合金也是,我们2213万吨,开工率只有40%;电池行业能力是1600万吨,有一半是闲置的;焦炭行业,我们的产能可能比需要多了1亿吨,产能是2.42亿吨,在建的还有1.18亿吨,实际需求没这么大,现在山西的焦炭行业处于全行业亏损;再比如汽车,我们到去年年底,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868万辆,各种类型的汽车,我们的产量600多万辆,在建的有220万辆,拟建的还有800万辆,这样的速度建设,和市场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是不匹配的。
(2006-01-25 10:26:08)
[李德水]:
再从电力建设来看,我们这几年缺电,电力建设增长也是很快的。我们到去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亿千瓦以上,在建的净规模,还包括一部分拟建的,还有3亿千瓦以上,全部建完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我们看看德国,作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它才1.21亿千瓦,法国才1.16亿千瓦,英国才8000万千瓦,我们去年是5亿千瓦,跟我们的经济规模是极不相称的。
(2006-01-25 10:40:47)
[李德水]:
当然,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电力短缺,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如果我们全部建成了这些基础,是否会出现供电过剩?也是值得担心的,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这些情况都应该值得我们关注、重视。这里面有一个经济理论问题,比如说在经济计划时代,是以短缺经济为突出特点的,什么都缺,什么都要排队,都要计划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一定要过剩,供给能力一定要严重大大地超过需求?这个问题值得很好地研究。
(2006-01-25 10:41:39)
[李德水]:
我认为,短缺是不好的,大家都深有感受,但是严重过剩也是很危险的,它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会造成一大笔银行呆坏帐,同时也会造成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亏损甚至于关闭,导致失业的增加,这是一定要很好地防止的。但是,供求刚好平衡,这种理想状态也是不合理的,消费者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适当地供略大于求比较正常。
(2006-01-25 10:42:26)
[李德水]:
当前中国的突出问题是某些行业产能增加过快,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值得引起高度重视。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说是靠市场的力量,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调整它。要相信投资主体、企业和银行,他们总是会分析市场,会寻找出路的。一方面他会努力去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他在决策投资的时候会谨慎行事。因为市场的力量,那些落后的生产能力无法生存,必然会被淘汰。政府在这些事情上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说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制定有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在信贷上面采取一些引导措施。
(2006-01-25 10:42:49)
[李德水]:
另外,舆论指导、发布信息,向社会介绍我们的供需情况,让企业了解宏观形势,这样就会减少盲目性。另外我们还要依靠法律的手段,通过法规来限制一些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不符合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工艺的发展。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引导、推进结构的调整。
(2006-01-25 10:43:18)
[李德水]:
产能过剩或者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应该很好地看待。12月20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记者们向我提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是通胀还是通缩?我信口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中国现在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的迹象;第二句话是中国现在经济社会中既有引发通胀的因素,也存在导致出现通缩的因素;第三句话是我们既要防止通胀,又要遏制通缩的发生。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思考和分析,我今天仍然持这个观点。
(2006-01-25 10:43:53)
[李德水]:
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因素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这是很自然的,另外假如我们出口受阻,也可能会产生价格的低靡。如果世界经济发生了什么大的事情,那就难说。同时我们居民收入,特别是贫困的居民群体他们的收入增长是比较缓慢的,我们城乡里有1亿多生活比较困难的居民,他们的消费能力没有上去或者上去比较慢,这些都可能使造成物价低靡。
(2006-01-25 10:45:27)
[李德水]: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是存在的,国际油价的高起,比如我们要调整成品油的价格,现在政府在控制成品油的价格,如果根据需要我们适当地调整一下,在适当的时候价格指数就能上去。另外,服务价格也有很多政府管制的,这块也可能上涨。再加上工资水平的提高。如果今年气侯不好,粮食减产了,粮价上涨,那就百价上涨了。再比如说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也是会导致通胀。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两种情况都存在。所以,我说通胀、通缩一线间,我们两种可能都要去关注,都要努力防止它,而现在还不能说必然产生通货紧缩。
(2006-01-25 10:47:17)
[李德水]:
我们统计局的景气中心最近对全国100多位经济学家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回答是,认为2006年出现通缩可能性不大的人占64%,认为根本不可能的占7%,也就是说认为不太可能出现通缩的人占了71%,认为可能性很大的只有5.3%,经济学家们的判断是很值得参考的。而且现在整个世界经济去年和今年都处在高增长、低通胀、高就业的景气的时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去年全世界的CPI增长率也就是2.7%,都比较正常,我们不要担心,或者不要人为地去渲染通缩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多危险,但是在措施上我们要认真地研究,一点不能大意。
(2006-01-25 10:48:57)
[李德水]:
另外,你讲到投资和消费的贡献,我们初步核算了一下,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5年消费是33.3%,投资是48.8%,进出口是17.9%;普查前,消费要低一些,投资更高一些,比如说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GDP来比,我们去年是48.8%,而普查前2004年的年报数是51.5%,结构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消费的贡献率有所提高。
至于将来的发展模式,我想我们必然是逐步地向扩大消费、提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这个方向努力,趋势是很明显的。
(2006-01-25 10:50:37)
[外国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从您刚才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来看,它是在过去很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您是否对此感到担忧?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您对2006年一季度GDP增长的预计,以及对2006年GDP全年走势的判断是什么?
(2006-01-25 10:53:36)
[李德水]:
FDI去年603亿美元,下降0.5%,还是很平稳的,我觉得不值得担忧,也没有什么特别异常的现象。2004年在中国房地产比较热的情况下,据我所知,某家公司直接投到我们中国某个城市的炒房地产的资金就有46亿美金。去年我们在房地产方面实行了宏观调控,加强了管理,至少这一块就少了46亿美元。外商进来炒房地产,而且有些是处于恶意炒作的,少来也罢,对我们有好处。我们的总量还是603亿美元,有什么关系?不用担心。
(2006-01-25 10:54:44)
[李德水]:
第二,我们去年FDI是603亿美元,如果加上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实际利用外资大约是700多亿美元,国际社会、国际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热情是很旺盛的,而且他们也在调整投资的方向,不一定完全是在传统的加工业上,现在有一个趋势是向服务业方面发展,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2006-01-25 10:56:15)
[李德水]:
第二个问题,对2006年一季度GDP的预计,现在才1月25号,预计还早了一点,但是我可以跟你讲2006年总的发展趋势。我认为2006年的发展趋势还是很好的。我们2005年取得这些成绩,不仅是经济增长、效益提高,而且我们还取得了宏观调控的宝贵经验。所以,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我是持乐观的态度,当然也是谨慎的乐观。
(2006-01-25 10:57:02)
[李德水]:
第一,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和各省区市都对十一五计划做了战略性的安排,开局之年肯定是要打响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正在逐步变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认识到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粗放方式增长,中国经济是走不下去的,这一点全国上下取得了共识。所以,2006年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学化、更加协调、更加全面。
第三,国际环境仍然较好,不管是世行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还有英国共识预测公司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和2005年基本是同一个水平,增长速度是3.4%、3.3%,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对2006年的国际环境还是很有信心的。
(2006-01-25 11:02:34)
[李德水]:
另外,从三大需求来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对外出口的水平,加强管理。我们自己不要搞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同时,我们正确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有什么问题坐下来很好地谈、商量。我想,由于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中国加工工业的产品流向世界、流向欧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生意总是要做的,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除了欧美经济出现大问题,需求下滑,但一般情况下不会的,出口的需求仍然保持良好的态势。美国今年的经济形势也是很好的,各方面的分析都很好,高就业、低通胀、高速度,去年增长3.6%,失业率在12月只有4.9%,全年也就5.1%,通胀率也很低,估计是3.1%。欧洲也在加快增长,我们出口的主要对象需求是旺盛的。
(2006-01-25 11:04:30)
[李德水]:
再从投资来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到2005年年底,全社会投资施工项目总规模有25—26万亿元,我们的投资不可能萎缩。相反,我们还要努力地从宏观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而不担心没有项目可干,我们新开工的项目是186476亿,增长了226亿。房地产投资即使是在去年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也增长19.8%,很正常,而且房地产的二级市场非常活跃,所以,投资需求也是旺盛的。
(2006-01-25 11:08:11)
[李德水]:
消费需求,我们去年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2点几,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国家的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这么快?餐饮业增长17.7%,这是很快的,而且我们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十分活跃。中国经济整个来看充满活力,三大需求都是不错的,对2006年的增长保持着强劲的拉动作用。
再一个是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2006年将继续实行稳定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6-01-25 11:11:59)
[李德水]:
我还要再说两点,一个是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有了明显的缓解,煤炭的供应比较充足,拉闸限电的情况去年1月份是26个省区市,到11月份只有7个省区市,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季节性的影响,农民工回家过年等因素,拉闸限电的情况增加到11个省区市,比去年同期缓和多了,这对我们今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006-01-25 11:12:44)
[李德水]:
另外,我还想特别向大家推介一组数字,是令人鼓舞的。2004年10月份开始,国际油价迅速上涨,整个2005年国际油价在高位上运行,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进口的原油太多了,需求太旺盛,造成了国际市场油价的上扬。2004年,中国原油的进口确实增长得很快,原油进口和2003年相比增长了41.5%,如果把原油和成品油进口的数字简单相加,我们石油总的进口再扣除出口,我们的石油也出口,成品油也有一部分出口,扣除了出口,净进口2004年增长36.5%,对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这点。
(2006-01-25 11:16:57)
[李德水]: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不仅没有增加,而且是减少了5.3%。2005年在维持了9.9%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中国原油和成品油消费总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0.5%,2004年消费量增长了15.3%,这是令人鼓舞的一个数字,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潜力很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潜力也是很大的,在一年之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们以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我们是完全可以实现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消耗大幅度降下来,又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当然,我们对2006年的经济发展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还要看到存在很多困难,还有很多矛盾,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从坏处着眼,把困难想象得大一些,预期预测不如扎扎实实地去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2006-01-25 11:20:55)
[中国日报社记者]:
首先想跟您确认一个细节,您在谈到通胀压力的时候,说油价和服务价格现在是由政府管制的,它们都有上去的可能,您这么说是不是因为您觉得在可能看到的比较近的将来就已经到了要调的程度?具体说是不是在2006年可能要调?其次是两个问题,一是在经济普查结果出来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来做2005年全面的统计数据的工作,这里面从技术上是不是有困难,是不是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做这个事情?因为这可能涉及到统计的技术,想请您谈一下。还有一点,这几天有报道说统计局正在调整消费物价指数CPI篮子里的构成,请您核实一下,如果确实的话,具体情况是什么样?
(2006-01-25 11:23:34)
[李德水]:
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参照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个地方的价格,然后根据国内用户的承受能力经常、定期地做一些调整。当然是由政府来把握,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现在国际油价水平这么高,中国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应该说相对是低的。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要看到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对这些短缺资源通过市场的机制,通过价格的机制来限制它的消费,来调整它的需求,不能大手大脚地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加快价格的调整;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要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像出租车司机,人民生活用的成品油,农民用的油,如果价格跟随国际市场完全同步,可能他们的承受能力就有些问题。所以,处于两难的选择。但是,方向是要逐步地向国际市场价格、向市场调节为主体来发展。具体说,中国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什么时候调整?过去来看是经常性的,一段一段都要调整,具体哪一天?我只能告诉你,哪天宣布了就是哪天调整,现在是在进行之中。
(2006-01-25 11:24:36)
[李德水]:
第二个问题,普查以后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就把2005年的核算数做出来了,而且把历史数据调整出来了。1月9号我们发布了调整历史数据的公告,大家都看到了,一直调整到1993年。刚才这位记者说我们不容易,很辛苦,谢谢你的鼓励和理解,是不容易。现在看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宣布了2005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字?没有吧,美国没有,德国也没有,日本也没有,中国是最早的一家。我们是比较快的,不是说中国的统计部门特别有本事,一方面我们很辛苦,另一方面大家都急着要,各个省开人代会都要,3月份我们要开人代会也要,确实我们是超常规的发挥了,也难免做得不一定很好,我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下面还有两步可以调整,可以弥补现在的不足,这都不要紧,我们45天以后就要发布初步核实数据,可能有一些调整,逐步完善。
(2006-01-25 11:27:31)
[李德水]:
第三个问题,CPI的权数调整,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也是一个常规工作,我们每年都要调整。我们CPI调查的方向是八大类,包括服务类、商品类,范围达到120多万个价格,范围很大,550个县市,比日本、美国、英国还要多。确定权数的依据是在全国12万户城乡居民的家庭进行调查,我们每年都要调一次权数,像粮食的权数在变,食品的权数在变,比如说食品的权数,95年的时候占44.0%,2004年是33.6%;粮食的权数,95年是6.4%,2004年下降到3.1%,居住权数上升了7个百分点……消费类的权数下降了,而服务类的权数从9%上升到23.4%,都在变化,这些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全国的调查队抽取的样本点也在变,都在根据需要调整,力求争取反映我们CPI的水平。
(2006-01-25 11:30:00)
[鲁广锦]:
虽然李局长回答了三个问题,但是大家知道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涵盖的面非常广,所以李局长的回答可能不止三个问题,我统计了一下,可能有七八个问题。李局长说再给大家一个机会,最后一个问题。
(2006-01-25 11:34:57)
[中国信息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从李局长您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一增一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而农民人均纯收入降了1.6个百分点,这是否是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加大的信号?对于农民增收的后劲李局长有何具体建议?
(2006-01-25 11:35:30)
[李德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水平不一样,差距拉大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至于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个长期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又做了新的部署,提高农民收入是我们中国政府、党中央一直放在心上的一件大事,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总的趋势是要缩短差距,共同富裕,毫无疑问。
(2006-01-25 11:36:30)
[李德水]:
最后,时间也到了,大家可能肚子也饿了,我想再加一点餐,再讲两个观点。
第一,我想跟大家通报一下,2005年中国GDP现价182321亿人民币,我们算了一下,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对美元8.1917:1来计算,折合为22257亿美元,人均1700美元。
(2006-01-25 11:39:17)
[李德水]:
第二,我想说一下去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外贸盈余,国家最后的净出口也增长得很快,怎么看这个问题?恐怕也是国际社会很关注的。我想说一个观点,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再一个,我们看外贸,我想强调一下,我们不要简单地看好象中国出口这么多,向欧美出口的顺差这么大,中国对欧美的顺差实际上是亚洲各个经济体的综合表现。因为中国在亚洲来说是一个加工中心,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大量的元器件到中国来加工,在中国组装以后向欧美出口,所以我们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都是逆差,而对欧美则有很大的顺差,所以实际上中国大陆是过路财神,不要只看到外贸总额,更要看到背后财富的分配、利润的分配。
(2006-01-25 11:44:32)
[李德水]:
我这里要举个例子,台湾地区去年对日本和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450亿美元,对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是逆差,因为它从那边进口元器件在台湾加工一下,然后到大陆来组装,向欧美出口,台湾岛对大陆的顺差2004年是512亿美元,2005年达到581亿美元。这581亿美元对台湾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顺差,台湾的经济就会严重的逆差,而且恐怕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台商到大陆投资,不仅为大陆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央政府和大陆人民是欢迎他们、感谢他们的,而且他们对台湾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点应该客观地看到。
(2006-01-25 11:47:02)
[李德水]:
我还想说一句话,我们看问题不要只看海关的统计数字,不能只看物质商品货物的国际贸易关系,还要看无形的技术专利和服务这些国际贸易,来观察国际贸易的平衡和逆差、顺差,要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专门讲半天,但是时间关系,我只能把观点亮出来。谢谢大家!
(2006-01-25 11:49:41)
[鲁广锦]:
今天的发布会将近2个小时,谢谢李德水局长,谢谢郑司长,谢谢大家。
(2006-01-25 11:50:13)
|